评论

读者推荐了这个展。

展览快玩

#hz,223

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即日起-3月12日),是读者推荐的。我最近越来越觉得读者才华横溢化,他们都推荐了,当然得去

展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西湖周边各个馆藏单位所保存的历史、当代拓本,共计208件。逛下来四十分钟。

拓印,用通俗点的话来解释,就是把刻在石头上的词句印到纸张上

摩崖石刻则是一种古老的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古人游玩至某个地方,会在山崖石壁上所刻书法、造像和岩画。这相当于他们去旅游,到一个地方打卡留念,告诉别人自己“到此一游”。

这次,我就看到了首次展出的确定为孤本的“ 宋元祐五年苏轼等智果院题名”

内容大概是:在900多年前的三月初二,苏轼与王瑜、杨杰一同去 孤山智果院拜访参廖子

题刻原石的具体位置,已经无从考证。最 有可能的地方,是在西泠印社和楼外楼之间。也许就在某个建筑或者墙的背后,紧贴着崖壁。

参廖子是苏轼的莫逆之交,两人感情很深。当时苏东坡来杭州任知州, 他便也追随至孤山智果院修行。

根据拓片和史料,短短一星期内,苏轼就去找了 参廖子三次

苏轼十分热爱西湖的山水,在杭州两次做官期间,留下了无数精彩诗文与大量摩崖题刻

只可惜,后来在蔡京等人的煽动下,宋徽宗下令“天下碑碣榜额,系东坡书撰者,并一例除毁。

在宋徽宗的“封杀”下,如今苏轼在杭州留下的摩崖题刻仅存三件真迹(另外两件分别是“ 大麦岭题名”和“ 定山风水洞题名”) ,拓本均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当然,远不止苏轼。杭州的历任知州、司马光之父司马池、赵孟頫父亲赵与訔等文人都曾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刻

展柜里的拓片, 最早的距今已有近1300年历史,也是浙江地区现存纪年最早的唐代题刻

整个展览根据西湖周边群山划分五个单元,每一处按唐宋元明清的时间线梳理展示。

行走其间,像穿越到数百年前,随着几代古人重新走访了杭州

从这些新老题刻里,能够还原出北宋时期文人们的西湖经典游览路线

凤凰山脚下出发,一路自西湖南山的南屏山到北山最著名的飞来峰,其中途径大麦岭、天竺寺、灵隐寺,都是当时文人墨客游玩的最佳选择。

北宋人最爱题刻,从数量上就看得出来。208件展品中,北宋留下来的就有100处以上。

大多是文人官员的游览题名。无论是苏轼、米芾,还是元居中、郑獬,每一任知州都想在杭州留下题名

北宋时期的杭州官员开拓了西湖南山的游览线路。南屏山兴教寺,烟霞三洞,均是当时杭州的“网红打卡地”

兴教寺就是后来的小有天园,在南屏山腰;烟霞三洞还被保留着。

在兴教寺可以凭栏赏鱼、穿岩登高;烟霞三洞又可以远观江湖,幽邃野。这条西湖南边的游览路线,可以称为当时一日游的经典案例

如果说北宋人们的打卡方式,只是刻下“姓名、哪年哪月哪日到来”,那清代文人的 摩崖题刻,就讲究把这一天的游览历程全部写出来

多次下江南的清代帝王,康熙、乾隆,也都在西湖及周边留下了大量题刻。

我在展馆里见到最多的,就是乾隆帝的诗词。没想到乾隆除了爱盖章,也爱题刻啊。

这些题刻拓片里,随便挑一件,都能讲出很多东西。

若真要细细说西湖每个山头、每处题刻遗迹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倒不如趁着展览还在,亲自去看一看吧。

倒是有一点,从古至今,人在逛景点的时候都喜欢留下点什么。

古代人用文字,现代人用照片。

不知道现在的照片,会不会保留到以后,也变成某个展览呢?那我可得多拍点。

本图文版权归本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