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年特刊|新年习俗知多少

原标题:新年特刊|新年习俗知多少

2023

Happy Spring Festival!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贺春节的活动。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让我们跟随这首童谣去看看有哪些丰富多彩的 春节习俗吧~

二十三祭灶官

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而从清朝中后期开始,祭灶的时间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而到现在发展为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 ‘祭灶火烧”,或者备 灶糖。人们认为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祭灶火烧”或者灶糖,嘴巴就会甜滋滋的,就可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祭灶神

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其实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 “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民间素有“磨豆腐”的习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爷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豆腐的 “腐”也“福”谐音,所以豆腐也含有祈福的寓意。

二十六去割肉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有着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

古时候的穷苦人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从腊月二十六割年肉开始,也是置办年货的开始。在部分地方乡村,这一天也是大集日。

二十七杀猪鸡

民间素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 “鸡”同“吉”谐音,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并且古时认为初一不能动刀,所有的年货要在初一前备齐。

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并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这样才算圆满。

二十八蒸枣花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说的就是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要开始发面做馍,准备主食过年。

“贴花花”就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令人写在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幅“春联”。

二十九去打酒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 “小除夕”,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 “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在整个年节中,腊月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 “上坟请祖”。所以也有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三十包饺子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在三十有包饺子的习俗。

除夕守岁是除夕最重要的年俗。在除夕夜时,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遍燃灯烛,谓之 “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大年初一来作揖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幼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拜年是向长辈叩岁; 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图源来自于网络

文稿 | 秦舒琦

排版 | 秦舒琦

审核丨向思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