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提到的“缺爱”,其背后就是以为在你身上“无条件的爱”获取太少太少了。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其实我们所说的“缺爱”,其实是缺“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其一,或者两者同时产生的匮乏。
所以才会彻底的导致人对于爱的供给不足。
“无条件的爱”相当于“无论如何,我都爱你”;而“有条件的爱”相当于“如果你怎样怎样,我才会爱你。”
我们大多数人,只在原生家庭里(个别可以在两性关系里),才能找到这种“无条件的爱”。
即,“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如此而已。我会无条件的爱你,无条件的包容、接纳你。”
而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爱”,都是需要你做一些什么作为交换的。
如果你在小时候,没有获取“无条件的爱”足够的话,你就会出现一个莫大的“心洞”,永远也填不满。
引用一段话,我觉得非贴切。
“没有得到过这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内心会生出一个大窟窿:我天生是不值得爱的,如果我不懂事,不可爱,不优秀,那么就没有人爱我。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努力地争夺财富、地位、权利和名望,来“赢得”别人的爱。
他们获得的越多,越害怕“坠落”,因为他们不相信,卸下精致的妆容,或是帅气的西装,有人爱他们本来的模样。”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原生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表达不当,教育不当,积极回应和一定爱的关注的孩子,长大就极容易“缺爱”。
我就是那个缺爱的人。
从小我家人特别的忙,就几乎很少在我身边。
我整个童年的家长会除了偶尔几次,其他的时间基本上是缺席的。
直到我十八岁那年以前,过过的生日,一个手能够数的过来。
我从小性格特别外向,就是幼儿园里挑破捣蛋的那种,老师怎么管教都管教不好。
我知道,不是我真的爱捣蛋,而是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全程,我整个人的童年,完全就是在缺爱中度过的。
我疯了一样不断的表现,仅仅是为了能够得到多一点点的关注和爱。
如此的切肤之痛,没有真的缺过爱的人是不懂的。
因为缺爱的人通常会有十大典型的表现:
1.内心十分敏感,脆弱,表面风平浪静,实际玻璃心严重;
2.说话,做事,容易走两个极端:太过冲动激进,或太过懦弱,恨不得退进自己的保护壳;
3.心理早熟;
4.难有亲密体验,内心封闭,不容易相信人;
5.自我嫌弃,被害妄想症;
6.情绪独立,但是整个人的感情特别矛盾,渴望被了解,被爱,被关注,又害怕被了解,被爱,被关注;
7.自我评定价值过低或者过高,无法去爱和接纳真正的自我;
8.格外需要别人的认同、肯定,需要被人重视和呵护的感觉,可是别人给予了,又害怕这是“有条件的”;自尊心很强,受不得批评,敏感又多疑,思虑过度。
9.表面上拼命的想维护好自己“值得”被爱的假象,内在不堪一击;过度迎合或者取悦别人;
10.“你要对我好”,自己能回报十分。别人对自己稍微好一点就会产生极度的占有欲,感情依赖性和患得患失,不安全感和焦虑非常严重,特别怕失去;
早期所有爱的创伤,都会变成缺爱的人人格的一部分,而且很难根治。
现身说法,我想告诉你,如何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进行内心彻底的一次大洗牌。
和自己妥协,承认自己缺爱。
很多人其实根本都意识不到自己其实一直都是在缺爱中成长的,自己的感情不幸福,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其实很多都和缺爱脱不开关系。
因此,第一步,就是要承认自己缺爱,并且了解缺爱的成因和表现。
必要的了解一些心理学,正视自己,非常重要。
1.缺爱一旦形成,原因多出自原生家庭。因此,心病还须心药医。
在成年以后,当我了解到自己缺爱的事实以后,我先开始自我和解,其次,我找到了我的父母。
成熟的一个标志,就在于你能够意识到父母也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他们不是超人,不可能做的特别全面,本身也是缺爱的。
与其埋怨父母,不如自己把自己的心结解开。和父母和解,了解他们的不易。
2.暗示自己,你可以,你很棒,我在爱你。
肯定自己是个值得被爱的人,我经常会对着镜子默念,我还有自己。
当我有了自己的价值和判断力的时候,我来正视自己,肯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这个时期,接触人群,但是不需要太过理会所有人的评价。
学着和自己独处。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3.爱自己,同时分享爱给他人。
先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做自己的太阳,自愈的过程中,能够生产出很多的爱,分给他人,不求回报。
那段时间,我做了很长时间的义工,我觉得缺爱带来的感情饥渴,可以让我在其他的方面理智的看待世界,同时,也学会了把自己的爱,分享给更多有可能缺爱的人。
4.情绪出现的时候,不要特意克制,找一些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
健身,唱歌,拳击基本上是我当时经常会去做的事情。
缺爱的人,感情上容易起伏,收到人际关系的影响。那么当情绪起伏出现的时候,我通常会深呼吸,口述,或者记录下来,然后等平复负面情绪以后,再去做事做判断。
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助到你找到自己。
点赞就是你最好的肯定,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爱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