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讲狂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本课出自其中的《告子下》。

课文精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1 发 2 于 畎 quǎn 亩 3 之中,傅 说 yuè 4 举 5 于版筑 6 之间,胶 鬲 gé 7 举于鱼盐 8 之中,管夷吾 9 举于士 10 ,孙叔 敖 áo 11 举于海,百里 奚 xī 12 举于市 13 。故 14 天将降大任 15 于是 16 人也,必 17 先苦 18 其心志 19 ,劳 20 其筋骨,饿 21 其体肤, 空 kòng 乏 22 其身,行拂乱 23 其所为,所以动 24 心忍 25 性, 曾 zēng 26 益 27 其所不能。

人恒 2829然后能改;困于心 30 ,衡于虑 31 ,而后作 32 ;征于色 33 ,发于声 34 ,而后喻 35 。入 36 则无法家 37 拂 bì 士 38 ,出 39 则无敌国 40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41 ,而死于安乐 42 也。”

注释:

1 、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 ,尧帝使其入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 ·尧典》及《史记 ·五帝本纪》等。

2、发:兴起,指被任用。

3、畎亩:田地。

4、傅说: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 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 ·殷本纪》等。

5、举:选拔,任用。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胶鬲本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侯把他推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 ·管晏列传》: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举于士,指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11、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他本来隐居在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让他担任楚国令尹(宰相)。

12、百里奚: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 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五张公羊皮)赎之。 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 五羖大夫 。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成为 春秋五霸 之一。事迹见于《史记 ·秦本纪》。

13、市:市集。

14、故:所以。

15、任:责任,使命。

16、是:代词,这,这些。

17、必:一定。

18、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苦恼。

19、心志:意志。

20、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劳累。

21、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饥饿。

22、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穷困,财资缺乏。

23、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拂,违背。乱,错乱。

24、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到震撼。

25、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坚忍起来。

26、曾:同 ,增加。

27、益:增加。

28、恒:常常,总是。

29、过:过错,过失。

30、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

3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 ,梗塞,指不顺。

32、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3、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表现在脸色上,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表现。

34、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流露在言谈中,意为言语愤激。发,显露,流露。

35、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了解,明白。

36、入:在国内。

37、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

38、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 ,辅佐。

39、出:在国外。

40、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41、生于忧患: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42、死于安乐: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贩鱼卖盐的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是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被任用的,孙叔敖是从隐居海滨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里被赎买回来并被任用的。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所做的事情不顺利,这样才能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死亡。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1.使……痛苦 必先苦其心志

⒉劳 使……劳累 劳其筋骨

⒊饿 使……饥饿 饿其体肤

⒋空乏 使……受到贫困 空乏其身

⒌拂乱 使……颠倒错乱 行拂乱其所为

⒍动 使……受到震撼 所以动心忍性

7.使……坚忍起来 所以动心忍性

名词作动词

1.犯错误 人恒过

一词多义

1.兴起,被任用 于畎亩之中

显露,流露 发于

2.违背,这里是使动用法乱其所为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1.舜发于畎亩之中 (正确语序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正确语序为“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正确语序为“胶鬲于鱼盐之中举”)

4.管夷吾举于士 (正确语序为“管夷吾于士举”)

5.孙叔敖举于海(正确语序为“孙叔敖于海举”)

6.百里奚举于市(正确语序为“百里奚于市举”)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语序为“于忧患生,于安乐死”)

虚词的运用

1.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2.承接连词 而后作

并列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

古今异义

1.所以 古义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通假字

1.曾 (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2.衡 (同“横”,梗塞,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3.拂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一步一步是如何论证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虽出身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成大业的例子,正反论证了经受磨炼的益处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3、写作特色

1)论证层层深入,将观点置于篇末,先论证 生于忧患 ,后论证 死于安乐 ,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3)语言简练,善用排比。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

课内练习

解释词语

1、发: 2、举:

3、士: 4、市:

5、故: 6、任:

7、是: 8、必:

9、曾: 10、恒:

11、过: 12、困于心:

13、衡于虑: 14、作:

15、征于色: 16、发于声:

17、而后喻: 18、入:

19、法家: 20、拂士:

21、出: 22、敌国:

23、生于忧患: 24、死于安乐:

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⒉劳( 劳其筋骨

⒊饿( 饿其体肤

⒋空乏 ( ) 空乏其身

⒌拂乱 ( ) 行拂乱其所为

⒍动( 所以动心忍性

7.所以动心忍性

8.) 人恒过

、一词多义

1.发 (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2.)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虚词的运用

1.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2. 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

五、古今异义

1.所以 古义

今义

.通假字

1.曾 ( ) 曾益其所不能。

2.衡 ( ) 困于心,衡于虑。

3.拂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七、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 于版筑之间举:

2)人恒 过:

3于虑衡:

4)而后 喻: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心志B.无案牍之

C.益其所不能D.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 “亚圣”。请你写出一句 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先苦 心志 行拂乱 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 后作 出淤泥 不染

C.舜发于畎亩 宋何罪

D.故天将降大任 是人也 材人远矣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课外练习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 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舜 于畎亩之中

2)困于心, 于虑

3)王 封我矣

4)而子

2.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3.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4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其心志苦:(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3)至于 鄙:(4)得反国卒:

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 叹曰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 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 能悟 温故 知新

D.孙叔敖举 所恶有甚 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 离国家失社稷 的原因。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 ① 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 ② 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 ③ 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④ ,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B. 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 /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 /共取天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 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 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 )(2)困于心 于虑 ()

(3)愈( 4〉四夷俱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答: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 的原因。

答:

五、阅读下文,回答 1—— 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甲】文选自于儒家经典《 》;

【乙】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人恒过,然后能改。

3.两篇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相似的人生经历:

【甲】文借他们揭示 的道理;

【乙】诗借历史人物的典故体现诗人 的情感。

4.下列理解 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详写“人”如何能够成才,希望君王了解国家应如何培养人才。

B.【甲】文从“人”和“国”两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C.【乙】诗反复强调人生之“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D.【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焦虑急迫的心理。

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习题。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年灭掉吴国。 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课内练习:

七参考答案: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关键词:故,于是,苦,劳)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表现在脸色上,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死亡。

八、参考答案

1.( 1)举:选拔,任用。( 2)过:犯错误。

3)衡:同 ,梗塞,不顺。( 4)喻:了解、明白。

2C

3.(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

4战国; 儒; 例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文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经过十年,越国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身死而国灭。

九、【答案】

1.D2.A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4.①(2)(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 所以 译为 用(通过) ……””,使动用法。错一处扣 0.5分)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 0.5分)

课外练习

一、参考答案:

1. 发:兴起,指被任用

衡:通“横”,梗塞、不顺

数:多次

辞:推辞,谢绝

2.1)这样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3.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二、参考答案:

1(1)使 ……痛苦 (2) ,梗塞、不顺

(3)边境 (边远的地方 ) (4) 最终 (终于,最后 )

2C

3(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

4谄谀者众 ;无 法家拂士

三、参考答案:

1.1)被选拔 ( 2)同 ,梗塞,不顺 ( 3)哪一个 ( 4)安定,管理

2.C

3.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4.1)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 生于忧患 ,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 死于安乐

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 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 守成之难 ,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各年级资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条老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区”,邀您入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