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精神分析的四种心理学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位置

本文字数4100+|阅读预计需要11min

翻译:陈川(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的四种视角

临床精神分析带来了人类心智功能的四种概念化的可分离的视角的发展。它们在这里被称为驱力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

这四种视角被应用于均匀悬浮注意、言语干预、咨访关系等诸多方面。

1.驱力心理学

从驱力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存在两种驱力: 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生命就是一场同驱力的持久斗争。

这些冲动以愿望的形式呈现在行动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幻想中。

这样的愿望大多被我们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危险的,所以我们的精神世界往往充满冲突,我们会产生焦虑感、内疚感、羞耻感,甚至形成疾病。

因此,我们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用以自我保护。

2.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认为,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已经从本我内驱力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

自我发展出独立的功能,如适应能力、现实检验能力和防御能力等,以应对内在世界的驱力、情感与幻想,以及外部世界的现实需求。

这些功能 被认为是后天缓慢获得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

发展良好的自我能够保证个体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发展受阻的自我则会导致个体无法适应环境,比如无法形成客体永恒性、缺少延迟满足能力、情感泛滥、不宽容,压抑欲望等。

3.客体关系心理学

客体指重要他人与早期照顾者,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寻求关系,渴望联结。童年早期人际互动的经历和基调奠定了爱的基本范式。

这种范式就像是源于童年早期的“内部戏剧”,个体在其中扮演一个或多个或所有的角色。

这部戏剧留下的印记塑造了我们——古老的戏剧会为当下的经历上盖上印章,于是当下的经历被吸收到古老的戏剧中,循环往复。

所有重要的早期关系都会在后来的行动中被重复,要么是为了努力重复快乐的体验,要么是为了控制创伤。

要阐明的一点是,被内化的客体与实际客体没有绝对的关联,举例来说,安静的、不活跃的母亲可能会被饥饿的孩子视为剥夺者,但可能会被正在自娱自乐的孩子视为合拍者。

这种体验是由病人在关系事件发生时的驱力状态或自我状态决定的。

4.自体心理学

从自体-体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被视为持续的主观状态,特别是关于边界、连续性和尊重的问题,以及他或她对这种主观状态的不平衡的反应。

因此,自体与他人区分的程度占据中心地位,我这里指的是分离感和边界感,或者反过来说,指边界的丧失或缺失。整体/碎片化、连续性/不连续性、自体的尊重程度也被视为核心。

在“言语干预”中的应用

这四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梳理的思路与方法,能够 促进“均匀悬浮注意”,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帮助我们在混乱中找到秩序

1.驱力心理学

驱力心理学中的一些问题引导着我们的倾听:什么愿望正在被表达?愿望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幻想?幻想、症状和压抑是如何反映愿望、防御和现实之间的妥协的?

愿望是如何被防御的? 防御的有效性/适应性如何? 某些焦虑能否追溯至被无效防御的愿望?某些内疚是否与道德感有关?

某些驱力是如何被转化并与防御的风格相结合的?早期是否有过特定驱力(及其相关愿望)的匮乏或过度满足,带来了早期的固化和退行倾向?

是否有证据表明在某个领域存在更强的基因驱力?早期的创伤是否引发了特定驱力的增加?遗传因素或创伤因素都可能导致对于“改变”的阻抗?

因此,治疗师的任务是阐释——让潜意识意识化,逐步解决冲突、修正不适应的防御模式,允许重构的发生,使患者慢慢接纳自己的想法和冲动并采取更灵活的防御机制。

2.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哪些适应工具没有发展出来或发展得异常——

例如,保持紧张、延时满足能力、客体恒常性、对他人的关心、冲动的社会化等能力。

对于有自我缺陷的个体,治疗师应该描述和解释缺陷是怎么起作用的,并重构这些缺陷的起源,让患者感到被认可、被理解,而不是在独自面对缺陷。

3.客体关系心理学

临床工作中最有用的提问包括:什么旧的客体关系正在被重复?客体关系中的什么角色是病人正在扮演的——是TA自己的角色,还是另外一个人,还是同时扮演以上两者?

病人的行为是否像曾经的TA自己? 是否像TA希望在父母眼中呈现的样子?是否像父母希望TA成为的样子?是否像 TA父母的样子?是否像TA的理想父母的样子?

这些行为是否在重复早期与父母的经历,从而维持早期的依恋关系?这些行为 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再现了童年时期发生的事情?他们是否在努力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重复并企图掌控旧的创伤关系?

在此,治疗师的任务仍是阐释,目的是让患者自由地去迎接新体验,而不是把它吸收到以历史为基础的客体关系的旧戏剧中。

这种阐释会给病人带来认知的新视角,让病人能看到和改变一些习惯性的方式。

4.自体心理学

最后,让我们考虑由自体心理产生的临床问题。

有以下与边界、整合和尊重有关的问题:差异化的自我边界感有多稳定地表现出来?融合的幻想,融合的实施,或对边界丧失的恐慌在临床中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不同的边界是如何与生活压力相联系的?

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在多大程度上是这幅图景的一部分?自我经验的不连续表现到什么程度?

主观上(对精神分析师来说),每次治疗都是同一个病人,还是有一种主观上的间断感?病人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作为自己生命的行动中心,或作为生命的“原因”?

进一步的,什么是持续的自我价值感,自尊感?在自我的主观状态中为了纠正不平衡的病态性的努力是什么——浮夸、否认、抗争、蔑视他人?

在“咨访关系”中的应用

1.驱力心理学

从驱力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如果分析师的询问、观察和对病人视为禁忌的愿望的阐释没有伴随着谴责,就会逐渐修正道德感,斯特雷奇(1934)很久以前就指出了这一点。

此外,心理咨询师不被卷入相互的性幻想或性行为,能持续的生存,并在面对病人的愤怒时,不以愤怒或拒绝进行报复,这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模式。

分析中的病人,通过反复谈论有关性和愤怒的愿望和幻想,通过观察分析师实事求是的反应,了解到“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行动,没有诱惑,没有谴责,没有报复——只是生存,继续生活。

当然,这有时会带来失望、进一步的挑衅、幻想的谴责或期望的行动,随着对所有这些分析的继续,病人就会 更完全地拥有以前忌讳的愿望。

2.自我心理学

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患者通过与精神分析师交谈,试图将精神分析师作为自我现实组织的更高阶段的代表来接触,因此可以说,在与作为这种代表的精神分析师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患者为自己创造了洞察力。

把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行为,是努力“接触分析师”和交流的动机,为(通常)以前未形成的经验提供形式,是这种经验向更高层次自我组织运动的一部分。

补充一点,分析师的沉默在这里至关重要。分析师的沉默、病人的平卧姿势和自由联想的任务不仅为病人的某种被动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会流动,不加筛选,有时是退行的。

而且可以被视为为病人的某种活动创造了条件,在没有任何外部塑造要求的情况下,为经验赋予形状,把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终成为内在生活的体验者和观察者。

3.客体关系心理学

从客体关系心理学的立场来看,分析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为病人提供一种新的、“纠正性的”客体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逐渐进入内化客体关系的世界。

人们早就认识到,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是一个“新客体”,不仅是儿童病人的移情客体,即使对成年患者也是如此(Loewald, 1960)。

精神分析家,有着他或她持续的关注、关心、不谴责和持续的试图去理解的努力,这些是不同于童年内化的父母的。

如果病人稳定地以这种方式经历,分析关系中必须的风暴和压力肯定会消失。

4.自体心理学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在关注病人-分析师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科胡特指出,病人的感受被分析师“镜映”,共情地理解,可以部分弥补病人童年经历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自体体验中缺乏尊重和幸福。

但他警告说,不要过早地解释这些体验,因为分析师最终会产生反移情的不适,认为他或她没有足够的“分析”。也就是说,要允许理想化或者病人的快乐感受被镜映出来。

患者会慢慢地感到治疗师对他们的重视——有足够的重视,可以在面对患者感知的“不好”时与他们一起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可以让分析师可靠地在那里、专注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治疗过程中工作。

把以上理论看作精神分析的四种心理学是否合理呢?

我相信这四种观点,尤其是这四种观点被合在一起,才更能解释如此复杂而多面的人类功能,这只有精神分析才能提供。

我认为它们与精神分析的核心是一致的,即使是以传统的形式。四种心理学分别或共同地提出了精神决定论、无意识的心理功能以及(因为没有更好的术语)基本过程的假设,即基于符号和隐喻的思维方面,基于观念之间的“非理性”联系,不注意现实和社会化交流的规则。

只有遵循这三种心理现象的前提,我们才能在病人的生活中找到这四种心理学的现象的位置。

这四种心理学都以精神分析的核心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表明,个人性格是由早期的、基于身体的和与客体相关的经验形成的,所有这些都是以相互关联的(既是多重功能的,也有冲突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它们确实是精神分析的四种心理学,因此它们在每一种精神分析治疗中都有一席之地,这些治疗都在安静倾听的传统边界内,与阻抗和移情的工作,以及中立、禁欲和相对匿名的临床三位一体。

但它们不仅符合精神分析的传统范畴。相反,它们要求我们不仅把精神分析看作是一种冲突的心理学,而且是一种重复和发展的心理学。

我相信,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这四种心理学比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心理学,能更全面的近似反映人类发展和临床精神分析现象,能够更灵活地回应涉及文化变迁和精神病理的变化相关的临床材料。

图源:Pexels

本文系译文,原文基础上有所节选

翻译:陈川

原文链接:PEP | Read - The Four Psychologies of Psychoanalysis and their Place in Clinical Work (pep-web.org)

原文作者:Fred Pine Ph.D.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小人鱼是如何经历“非我-我-无我”的三个阶段?|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解读《海的女儿》

“我那么努力,就是为了离开你!”|畸形母女关系的代际传递

“被”关心是一种隐形虐待

别再卷了!你可能是“高功能焦虑”|高功能焦虑的12个迹象

点亮 “在看”

感受潜意识的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