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经评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

原标题:中经评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如果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人们自然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无数人的可持续发展之上。阅读,不是为了“掉书袋”,而是要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2021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相关负责人用数据清晰展现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阅读看似个人的“小事”,其实也是国家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不仅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一个国家的国民乐于读书、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知识快速迭代、大数据技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让自己拥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放眼世界,创新最强的国家往往是国民阅读最普及的国家。无论是文化创造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阅读。这也是全民阅读活动要“深化”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说,阅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考。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以改革开放为例,40多年,我们面对过“改不改”的迷茫,也遇到过“怎么改”的困惑,但革故鼎新的脚步从未停滞。无论是认识和实践上的突破和深化,还是各个领域里的经验创造和积累,都是为了推动人的发展,激发人的力量,尊重人的价值。试问,如果人们对这段历史没有正确的了解,又怎么会坚定信心往前走呢?

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今天,人们的阅读内容的载体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15.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18.23%,人均电子阅读量为11.58本。可以说,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互动评论等方式里,实现了知识的触类旁通,丰富了学习的体验。

目前,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图书馆以及99%的县级图书馆都能给读者提供145TB的数字资源,其中包括30万册电子图书、7700余种期刊、20万首音乐音频等。在此基础上,各地不断创新数字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线上借阅、网络阅读等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当然,“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如果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人们自然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无数人的可持续发展之上。阅读,不是为了“掉书袋”,而是要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掀起全民阅读新高潮

全民阅读“热起来”,书香中国“向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