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永樂秋拍:一波古钱币和佛像欣赏

点击上方“收藏家聚乐部

《藏家天下》

方圆乾坤,历久弥珍。作为中国货币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古钱币以不逾掌心之尺幅,载中华文化数千年,它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都是拍卖市场的重要收藏品类。此次永樂秋拍钱币专场中古钱币专题精心甄选八百余项珍贵藏品,以时间线为轴,跨越华夏两千余年铸币史,囊括了历朝历代各种形制铸币,其中不乏多种名誉币种现身,与众藏家共襄盛宴、品味历史。

LOT 7111

“受阝氏半釿”

高 约46mm

文字清晰,品种稀见,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极美品

是品“受⻖氏半釿”布币,平首,肩微斜;弧裆甚小,足宽而稍内敛;面文纪地名兼纪货币单位,背平素。战国早中期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其目前所见仅十枚左右,极为珍罕,是先秦货币珍品之一。

LOT 7117

“卢氏百涅”平肩锐角布

高 72.7mm

文字高挺,原始状态,极罕见,极美品

“卢氏百涅”平肩锐角布,高72.7mm,币身形体较大,布面文字高挺,面背有廓,铸造精整,通身薄绿锈,品相极佳,极为罕见,弥足珍贵。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农具铲形外观铸币被称为布币。锐角布因其布首两端各有一突出锐角故名,铸行于韩、魏两国,流行于三晋地区。“卢氏”是古地名,《汉书·地理志》记载弘农郡有卢氏县,地望在今河南省卢氏县。 “百涅”含义应为纪值,目前研究尚有争议,泉学界无统一定论,具体待考。

“卢氏百涅”平肩锐角布由于数量稀少,极为珍罕。目前国内馆藏仅见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收藏。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布资料显示国博藏有两品,均为沈子槎先生旧藏;《上海博物馆藏钱币:先秦钱币》对上海博物馆所收藏“卢氏百涅”平首锐角平肩方足布有过公布,然具体数量信息不详,从侧面也说明“卢氏百涅”平肩锐角布的珍稀罕见。

国内大馆收藏“卢氏百涅”锐角布屈指可数,民间收藏的“卢氏百涅”锐角布更是寥若晨星。根据统计,目前官方馆藏和民间收藏的“卢氏百涅”存世量总共不超过十例,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古泉名珍之一,堪称布币之王;在公开市场更是难得现身,是品“卢氏百涅”平肩锐角布版品俱佳,是迄今所见此品种布币中最为精美者,愈显珍罕,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对于古钱币藏家而言绝对不容错过!

LOT 7249

“天策府宝”

直径 42.2mm

品种罕见,原始状态,极美品

天策府宝,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纪念开府置署所铸,古泉之名珍,《资治通鉴》载:马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辏……商旅出境,无所用之(铁钱),皆易它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楚)国以富饶”。马殷的货币政策在当时非常成功,历史上也很少见。马殷当政时期所铸钱币十分独特:一是纪念建府,以府邸为钱,扬名天下。天策钱是秦以后首铸的面文纪地钱。二是堪称楷书入钱文的鼻祖。对宋钱书法全盛的到来,有推波助澜之功。三是此钱铸造精美,形质浑厚,书体雄伟,所以天策府宝历来为藏家所爱,弥足珍贵。

《 收藏家大掌柜 》

LOT 7379

“大中通宝”折三母钱

直径34.3mm

文字犀利,铸工精湛,状态一流,极罕见,极美品

大中通宝是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大中通宝,钱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大中通宝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京”字当十钱较各行省当十钱微大。

明代钱币母钱本来就很少见,大中通宝是朱元璋还未建立明朝时所铸造的钱,留存母钱就更为少见,此枚“大中通宝”折三母钱,铸造极为精美,穿口精修,文字犀利,字口如刀劈斧削,极为深峻清晰,目前为仅见品种,极罕见,极美品。

LOT 7422

“乾隆通宝”宝泉折十开炉大钱

直 径 45mm

品种罕见,原始状态,存世稀少,极美品

开炉钱是古代钱局在开铸钱币之前,为镇灾驱邪,祈求吉祥、永镇财富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非流通钱币。钱局铸币时多在库房设神堂,以供奉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多悬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其上披红绸,下挂流苏,即谓之开炉镇库钱。目前开炉镇库钱发现最早源于南唐元宗保大年间所铸的“大唐镇库”,以后历朝皆有铸造,通常尺寸巨大、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湛,开炉镇库钱一般很难流出钱局,每逢动荡,偶有流出,存世稀罕。

此枚“乾隆通宝”宝泉折十开炉大钱,尺寸硕大,工艺精湛,为当时钱局开炉镇库之用无疑,华夏评级鉴定评级极美品82,值得藏家关注珍视。

LOT 7452

“咸丰元宝”宝泉当五百样钱

直径58.2mm

品种罕见,未流通品相,生美状态,殊为难得

LOT 7453

“咸丰元宝”宝泉星月当五百试铸母钱

直径 55.8mm

包浆熟润,极美品

《 收藏重点 》

LOT 7462

“咸丰元宝”宝泉当千样钱

直 径 63mm

品种少见,状态一流,极美品

LOT 7486

“咸丰元宝”宝河当百母钱

直 径 49.1mm

版式少见,母钱难得,极美品

LOT 7494

“咸丰元宝”宝河当千

直 径 62.7mm

品种罕见,极美品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宝河局在河南开封府设立,历经康熙雍正等朝皆铸造钱币。到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七月,宝河局开铸大钱,计有当千、当五百、当百、当五十、当十等,成为系列。当百以上的大钱,存世不多。

LOT 7546

“千秋万岁”背龙凤花钱

直径 44.2mm

品种少见,钱体厚重,高浮雕,原生状态,极美品

LOT 7567

“命长福全”银质宫钱

直 径 24.4mm

罕见品种,形制规整,铸工精湛,极美品

宋金时期战事频繁,贵金属货币因为材质金贵,铸造精良,故一般认为该类币属于宫钱性质,两宋时期金银钱铸造独成体系的,从目前存世实物来看,北宋的金银钱钱文以年号为主,而南宋则以吉语为主。而同时期的金代铸币风格非常接近当时的徽宗钱币,这与当时宋金合击辽,两国互动交流频繁有关。以上金银钱无论何种均十分少见,多用于赏赐皇亲国戚或重大节庆纪念。

金代铸造的金银钱从实物来看,留存下来并不多,多以铸币工艺和文字风格加以区别,本品“命长福全”银质宫钱,贵金属材质,钱文楷书,书法俊逸,字口清晰挺拔,文字如铁划银勾,金代钱文特征明显;地章平整,穿郭周正,铸造工艺精良,体现了金代银制宫钱工艺中最高的水平。此钱文为金代皇族祝寿祈福而用,体现了“长寿、富贵、积福、长久”的美好祝福,为精心定制打造,所以此钱性质当为祝寿庆典所专属定制的纪念币,也是目前金代银质宫钱中的仅见品,值得藏家关注!

《 藏界看点 》

LOT 7580

“千秋万岁”银质花钱

直 径 28.3mm

品种罕见,状态一流,极美品

LOT 7582

“永安五男”面星月背“四灵”银质宫钱

直 径 34.9mm

罕见品种,保存完好,极美品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大神灵”,它们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人视四灵为吉祥之兽,是守护神,它们有镇妖辟邪、降福驱祸的神威,受到人民的敬奉和崇拜,四大神灵纹样在汉代即非常流行,广泛应用在钱币、铜镜、漆器、石刻、汉砖、瓦当、建筑等装饰上。曹植《神龟赋》曰:“嘉四灵之建德、各潜位乎一方,苍龙虬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岗,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方。”《论衡,物势论》中写到:"东方木也,其星苍龙(青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朱雀)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

此枚“永安五男”银质宫钱面背均四出,面文对读,“永”字左右分饰日月纹,其背则为“四灵”图像:上朱雀、下玄武、右青龙、左白虎,图案精美生动,浮雕立体感强烈。此钱用料考究,铸造精良,雍容华贵,状态自然舒服,十分难得少见,应为五代时期宫廷或官方所铸之花钱,极为罕见,值得藏家重点关注。

LOT 7603

社戏图案花钱

直 径 42.7mm

题材图案罕见,状态一流,保存完好,极美品

LOT 7614

“五男二女”大型花钱

直径 62.9 mm

版模精绝,原始味道,状态一流,极少见,极美品

《 收藏传说 》

LOT 7805

“富寿康宁”背花卉纹宫廷刻花钱

直 径55.1mm

品种罕见,外轮皆刻回字纹,地章鎏金银有剥落,此枚钱厚重压手,刻工精湛,用料考究,工艺复杂,当为官造无疑,保存完好,极罕见,极美品

宫钱为皇家宫廷所用的钱币,凡以皇家用度为主要功能的钱币都统称为宫钱。宫钱始于汉代,兴盛于宋辽金,清代为其发展的顶峰时期。自乾隆起,清代皇帝登基伊始都会铸造宫钱。清代宫钱包含了内廷制钱、装饰、赏赐、坠帐、包袱钱等,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铜质精良、工艺精湛、书体讲究、图案精美。

宫钱的钱文书体和选用图案都相当讲究,一般选用的都是中规中矩体现皇家尊贵与威严的楷、隶、篆三体;而用篆书体书写的则极其罕见,其级别档次比楷书体要高,这类宫钱可谓精品。篆书笔法瘦劲挺拔,原始神秘,多用于篆刻、牌匾、题名等,后朝一些皇帝御玺都用篆书所写。

清代晚期开始出现更为稀少并带有特殊含义的篆书宫钱,目前所见清代篆书宫钱有“富寿康宁光背”“富寿康宁背八卦”大型宫钱。“富寿康宁”宫钱根据记载是清代官钱局为慈禧太后大寿专铸的祝寿纪念花钱,此枚“富寿康宁背花卉”其档次级别非普通宫钱或民间所铸各类花钱可比。

LOT 7834

浙炉全福套子钱全套10枚

直径约36mm

分别为:

玉树芝兰/佳儿、聪明贤达/淑媛

鸳鸯福禄/和合、鸿案齐眉/佳偶

子孙千亿/熊羆、夫荣子贵/诰命

金榜题名/状元、三多九如/积德

海屋添筹/百龄、富贵寿考/全福该套民俗钱祝福了人从少年到成长、有功名与婚姻、有富贵与子孙,直至高龄善终,幸福完美一生,是谓全福。成套收集极具难度,全套钱币包浆熟润,状态一致,殊为不易,极具收藏价值,值得藏家关注!

LOT 7845

“天下太平”满汉文鎏金宫钱

直 径54mm

存世少见,保存完好

《 收藏家大圈子 》

佛、道二家,最初皆以无象(相)为体,但同时也造成法理晦涩,不利于其传播与接受,是故各类可寓教于像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南朝谢灵运曾做《佛影铭》,盛赞慧远所造佛影:“摹拟遗量,寄托青彩。岂唯像形也笃故,亦传心者极矣。”恰如谢氏所言,造像所呈现之美,皆可由“像形也笃”至“传心者极”。于象外仿像,追求对不可视世界之生动陈述,并融入不同地域、民族、时代审美意识的变迁,游目心观,直击胸臆。

LOT 1314

明 铜雪山大士像

佛高:28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此件坐像以精铜铸就,大胆而不越规度。面部塑造,手法高妙,肉髻呈缓丘状,螺发排列整齐,髻珠凸现,隆高之鼻准,双目微垂,腮额下有髭,卷结堆积,自然思及曾在幽寂雪山,度过无量岁月。塑造雪山大士的工匠,是一位深谙含蓄且通禅趣的高手,着意面部,躯体塑造比例准确。面对雪山大士的审美,犹如大士禅悦的充盈,观之便会多一层了悟。

雪山大士多做骨瘦嶙峋之相,意在表述仅以禅悦为食,苦修为道。但本尊另辟蹊径,表相既有神圣庄严,又包含亲切之世俗观感。其他雪山大士像尚见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元末明初铜鎏金雪山大士像」,馆藏编号1966.116;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铜鎏金雪山大士像」,馆藏编号:B60B189。

参阅: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编号:B60B189

参阅: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编号 1966.116

LOT 1322

明早期 铜老子隐几趺坐像

总高:48cm 

佛高:41cm

此像头面造型奇古,头顶高隆如山丘,额部前凸,额下刻三道皱纹;头后凸出一髻,缠髻巾带飘垂于两肩;双眉浓重,隆起于眼眸上方;双目睁视,状如游鱼,长长的眼角挑向两侧,美如鱼尾一般;鼻子短阔,颧骨突出;宽阔的双唇微微张开,露出神秘的微笑;嘴唇、下颌及两鬓可见密密麻麻的细小孔眼,表明原来蓄有的须髯;双耳齐垂,厚实且坚,耳轮不甚明显;躯体清瘦,颈项之下可见嶙峋的骨骼。身着交领广袖长袍,腰间束丝带,正面显现蝴蝶状带结。长袍宽大,阳起的衣褶圆转流畅,既生动表现了衣服厚重的质感,亦彰显出老子仙风道骨般的气质。全身游戏坐姿,身体斜倚左边隐几,左臂置隐几上,右手搭在右膝,姿态闲适自然。左足裸露于外,脚穿翘头履;两手手指纤细,指尖留有长长的指甲,一如《犹龙传》描述的“玉甲”。身旁的隐几为曲木抱腰三足式,几面环饰鼓钉纹,扶手一侧上卷,下面支以三足兽腿,上端现兽首,下端为三趾兽足,制作十分讲究。整像造型大方,手法写实,铸胎厚重,工艺精细,生动刻画了中国文人心目中理想的老子形象——深邃、睿智、长寿、喜乐,潇洒、自在,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意趣的老子形象。

与此同时,这尊老子像的文人气息还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造型姿势。老子游戏而坐,身体倚于隐几,一副洒脱自在的样子。这种坐姿及带隐几的造型样式,始见于我国魏晋时期,当时主要用于表现风流倜傥的世间和出世高士。如东晋顾恺之画维摩诘“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所表现的维摩诘从唐代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就是带有隐几的坐姿形象。而这种坐姿及配置后来为历代艺术家模仿,老子的造型样式显然受到了这一文人风气的影响,而老子作为道家及道教的创始人,自然亦堪当这样的表现形式。二是它的头面特征。头顶隆起,额部前凸,阔嘴高颧,面露喜色,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中的长寿之相,而这一形象又与中国人崇拜的寿星老人颇为相像。

老子寿数超出常人,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即有“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的记载。因此之故,自宋代开始民间便以献“老子出关图”作为寿礼。如《云斋广录》记载:“钱穆父尹天府生日,杨次公画老子出关图,作诗献曰:秘藏函谷关中子,来献蓬莱阁上仙,愿得须眉如此老,却教龟鹤羡长年。”明代刘球《两谿文集》也有记载:“为《老子出关图》,以祝人之寿者。”可见,老子这一长寿特征由来有自,其内因固然与老子自身长寿紧密相关,而外在形貌自然受到了中国人崇拜的寿星老人形象的影响。

《 精藏门 》

LOT 1327

明 (宫廷)铜鎏金多闻天王像

总高:48cm 

佛高:40.3cm

纪录:

纽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655

纪录:纽约苏富比,2008年5月14日,编号655

此尊天王造像为典型汉传佛教所奉形象,姿态威仪,头戴宝冠,面部肌肉鼓胀,蹙眉瞋目,现忿怒相。身着铠甲,下衬宽袖征袍,左臂抬起,托宝塔,塔尖局部小修处理。右手掌心向前结印。甲胄的形制完全模仿古代武士装束,其胸、背、腿及臂部用鳞甲覆盖,腹部、两肩、手腕及足腕上配有兽头护套。形式虽然十分繁复,但刻画精细,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身后披有倒U字形大帔帛,突出了天王不同于一般武士的宗教神性。

年代及形象相似天王例,其一为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刊于《Chinese Buddhist Bronzes》,1967年,页93-94;另有一对天王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98年6月16日,编号7;尚有一例原为乔斯林艺术博物馆藏,后售于纽约苏富比,1991年5月28日,编号149。

参阅: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藏,编号 33.819

参阅:乔斯林艺术博物馆藏

LOT 1331

清乾隆 (宫廷)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高:33.5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中无上瑜伽部父续的重要本尊之一,极受格鲁派重视,所以在西藏和清宫中他的造像数量很多。此尊造像体形健硕,比例协调,线条规范,尤其是莲花瓣形式反映出清宫造像的特点,明显具有清代宫廷造像的特色,所以此尊极可能是内务府造办处的作品。

参阅:故宫经典藏传佛造像一勇威罗瓦金刚

(即大威德金刚)

《 收藏家大参考 》

LOT 1337

明永乐 (宫廷)铜鎏金文殊菩萨

高:15cm

来源:

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永乐宫廷造像,风格及仪轨主要源自西藏,但并未过多强调印度式高鼻深目的五官轮廓,呈现出中原疏阔之表情,又兼具尼泊尔秀美韵味。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署款为从左至右顺读,而不是明代汉地的自右至左的书写形式,这种书写风格符合了藏族人书写藏文的习惯,为永乐宫廷造像标准款识。整尊身体比例适度,手足等细节处理到位,在符合西藏造像定制的相好标准,同时融汇汉地审美观念及装饰表现手法。

相类例可见瑞士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藏,详见Helmut Uhlig著,《On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1995,图版66,为Berti Aschmann西藏艺术基金会藏。此类文殊菩萨造像尚有四臂者,例见大英博物馆藏,U.von Schroeder著,《Indo-Tibetan Bronzes》,图版144G号;北京故宫旧藏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页226,图215。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

页 226,图 215

参阅:大英博物馆藏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

(图文源自:永乐拍卖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收藏家聚乐部》

想买点真东西好东西

请加入:藏品捡漏圈

圈子不大

不买东西的朋友,就别去凑热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