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画,不可不知的谢赫六法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就在自己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这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重要美学原则,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作品高下的标准。

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是也

气韵是神气与韵味的组合,是画面形象要具备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气质,画作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画的“精气神”。有了“精气神”的画作,才能达到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境界。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人物有“神似”,山水有“神韵”,花鸟有“神态”。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颜士山水画

骨法,用笔是也

骨法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中国画多以线条构成,“骨法”在中国画中也就特指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可以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骨法也是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

颜士山水画

应物,象形是也

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谢赫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的重视,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应物象形具体来说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对象的本来面貌,不能主观臆造,但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也是对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的描述。

颜士山水画

随类,赋彩是也

赋彩即施色,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这一条说的是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即画家应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也就是物体本来的颜色。

颜士山水画

经营,位置是也

这一法则是说绘画的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位置须经之营之,构图须费思安排。

颜士山水画

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之末指的是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当今绘画理论和实践中依旧存在着极其实用的积极意义。中国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对于画家的艺术发展是有着一定影响的。而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颜士山水画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我们了解了谢赫六法,理解了古人品评绘画的标准,也就能逐渐看懂中国画,欣赏中国画之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