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籀园芳馨(十四)| 籀园图书馆青年读书会会员二三事——《籀园追梦》读后

籀园图书馆青年读书会

会员二三事

《籀园》2013年第3期刊出张永苏先生的《籀园追梦——青年读书会琐记》一文(以下简称“张文”),附有1940年11月10日拍的“籀园图书馆青年读书会成立大会摄影”和“籀园图书馆青年读书会会员录”,彰显了籀园图书馆的百年优秀传统。籀园馆人不只是坐拥书城,穷搜博采,珍藏典籍,而且走向社会,组织青年勤奋读书。那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个烽火漫天、兵荒马乱、全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时代,温州又处在海防前哨。籀园图书馆馆长孙孟晋先生和馆内同仁真正贯彻了当时贤达的呼吁:“抗战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抗战!”读书是求知,知识是力量,读书就是增强抗战的力量。

张文在介绍了青年读书会会员洪焕椿、李成勋、周仁生三位先生的生平事业之后说:“深信会员中像洪焕椿、李成勋、周仁生这样出色的人一定还有不少,仅凭本人孤陋寡闻,实乃难窥全豹,有待有识之士去进一步揭示。”其实,七十多年前的人物,今人知其二三已属不易,遑论“全豹”,张先生过谦了。文中提到的洪焕椿,是我在瑞安西南小学求学时的同班同学,交往不多,知其为读书种子。

我用放大镜看了青年读书会的会员名录,看清了十之八九,发现其中有杨桂森、周冠华、吴亦然、叶璜、庄文俊、娄桂芳、郑铸、周宣(雪)娥八人,是我在“永嘉政工队”的同事。“永嘉政工队”全名是永嘉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于1938年春天,隶属于永嘉县政府,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掌握的抗日救亡团体。当时的永嘉县,辖境包括今天温州市的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和永嘉一县。我是1938年8月考入永嘉战地工作人员训练班,脱离印刷学徒生活的。受训两个月后,分配到永嘉政工队当队员,编入第三区队,到碧莲、郭溪、永临等区做抗日宣传和推行二五减租工作,后当选干事、干事长。1940年6月初,我离开温州到江西前线投军。关于永嘉政工队,该队原第三区队长陈易先生(当时系中共党员)写过《永嘉县“政工队”的前期工作》(刊于《温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8月),队员杨涵写过《战斗在瓯江两岸的永嘉政工队》(刊于《温州党史资料》,1986年1月,后收入《杨涵文集》)。我读后才知道包括地下党活动在内的一些前线未知的情况。我进政工队不久,陈易就介绍我参加“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相当于地下共青团),后陈易离队,也就失去联系。我当时只猜想,陈易大概是中共地下党员。

籀园图书馆青年读书会成立大会

现在我约略介绍籀园青年读书会会员杨桂森先生和周冠华先生的出色成就。

杨桂森,后名杨涵,著名版画家。1920年生于温州城区。家里开小铁匠铺,他从小跟父亲学过打铁。智力超群,自学勤奋。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1939年参加永嘉政工队,同年加入中共。在东南地区从事木刻运动。1943年参加新四军,做艺术宣传工作。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总编辑。主编《艺苑掇英》《中国美术总集》。1985年离休。著有《杨涵木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杨涵文集》(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杨涵山水画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等。荣获新兴版画贡献奖。1983年和1984年先后在南京、温州举办个人画展。他作《个展怀感》诗云:

射阳河畔大江边,日夜耕耘片艺田。

毛笔依然依铁笔,烽烟捕过捕云烟。

幸夫劫后存原稿,复旦公余积画笺。

四十余年留手迹,欣逢节日报诸贤。

周冠华,文史学家。1920年出生于温州城区一个贫穷家庭,卖过苦力。智商过人,博览群书。1940年参加温州五四青年节论文竞赛,以《青年应有的人生观》一文名登榜首,初露锋芒。常在《浙瓯日报》《东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如历史小说《红拂》。抗战胜利后,应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及格。1949年去台湾,悉心撰述,蜚声士林而成为“立法院”秘书班头。主编《梅花》杂志、《浙江月刊·浙江诗坛》,被推为浙江旅台诗人盟主,著《迎晖楼诗词》;精研红学,著《大观园就是自怡园——揭开大观园两百年之谜》;文史研究成果斐然,著《荀子字义疏证》,国学大师钱穆教授为之作序,誉之为“陈义精卓,妙得荀子原旨,……语简义尽,更为发近人之所未发。”著作能得到钱先生嘉许,正所谓“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也。周冠华的诗,试举《秋瑾女侠》一首:

浙水钟灵秀,蛾眉举世钦。

笔锋寒虏胆,剑气作龙吟。

碧血千秋壮,丹忱万古心。

遗篇光国史,读罢泪沾巾。

十分不幸,1998年,周冠华在台北的住宅惨遭回禄之灾,他因而罹难,未能圆他久怀回乡探亲访旧之梦。

杨涵和周冠华的政治道路是迥然相异的,此亦时代使然,不过他们生活事迹也有些相同之处。

一是同为自学出身。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所受的正规教育不多,为了抗战走在一起御侮救亡;靠着勤奋刻苦,焚膏继晷,孜孜不怠而卓然成为知识精英。

二是同有诗集问世。杨涵著《杨涵诗词》,周冠华著《迎晖楼诗词》。永嘉政工队存在两年多时间,人员进进出出有一百多人,而著有古典诗词结集问世的,依我所知,只有他们两位。九叶诗人唐湜先生也曾在永嘉政工队做过救亡工作,并有多部诗集出版,写的是新诗,属另一范畴。

三是同被辞书立传。杨涵、周冠华两位,以各自的成就为世所重,《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给他们两人立了条目,写了传略。这是社会对他们贡献的认同。

四是同样后继有人。杨涵先生之女杨春华女士幼承过庭之训,随父习艺。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专业,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现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她的山水画不受传统笔法束缚,笔墨潇洒随意,具有音乐节奏和韵律之美;人物画亦风格独具,成就不凡。代表作有《农家》《家住千里运河边》《西北小站》等。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画学术精英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父女画家,画坛传为美谈。

杨涵、杨春华父女

周冠华先生的外孙女王微芳女士撰祭文《外公,你在天堂还好吗?》,参加2011年“两岸大交流,你我共参与”网络作品大赛,在2.5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她说自己未和外公见过面,是外公给她写了41封信,信中鼓励她走文学之路的,已在海峡两岸报刊发表几十篇文学作品。近撰电视专题片《琦君: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播出后受到普遍好评。

下文再介绍一位籀园青年读书会会员单雨龙先生,他是我朋友的朋友。我跟他不认识,但他帮过我的忙,说起来就颇为拐弯抹角了。我是辞书编纂工作者,曾应邀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辞书质量评审工作。2003年总署公布的不合格辞书名单中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建宏成语义类辞典》。此书版权是从台湾建宏出版社引进的。我是这部书的主审者,于是写了一篇辞书评论,题为《这样的辞书,何必引进——评<建宏成语义类辞典>》,刊于《中国出版》月刊2007年第10期。文章发表后,我想找此书台湾原版看看,就写信给原先永嘉政工队的同事、后去台湾的林朝杲先生,请他代购。他买到后就委托单雨龙先生旋里之便带回大陆邮寄给我。我收到书就致函林朝杲道谢,并请他代向单雨龙先生致谢。

关于单雨龙先生有两个信息。一是马骅(莫洛)先生赠我一部诗集卷首有一幅马氏照片,注明是单雨龙先生拍摄的。二是潘善庚主编《当代温州人物》(今日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收有“单雨龙”条目,照录如下:

单雨龙,1923年生,温州城区人。黄埔军校十九期工科及陆军参谋大学毕业,陆军少将。曾任国民党集团工兵指挥官、陆军总部后勤署副署长、金门防卫部副参谋长、台湾警备总部处长,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理事。

《籀园》

2013年11月24日于北京,时年九十有三

作者:黄鸿森

(原载《籀园》2013年第4期,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来源:《籀园芳馨——温州图书馆馆庆百年文集》

END

采编:新媒体推广部

审核:吴蛟鹏

温州市图书馆视频号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