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划清界限”这么难吗?|10个无法设立界限的心理原因

本文字数4200+|阅读预计需要11min

文|温晓亮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知道自己确切希望得到的和需要的是什么,是一项难得的心理成就。

——心理学家 马斯洛

诚如马斯洛所言,知道自己内在的感受和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还可以有一套适应世界和关系的规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心理成就。

界限,反映了我们对于自己是谁的清晰认识。

图/《亿万》

要确立生命的主权,必须发展自己的主体性与心理界限,取舍自己要的和不要的。如果放任自己的主体虚弱混乱,你的生命就会被各种声音扰乱、淹没。

可是设立界限,真的很不容易,本文总结了10个常见的难以设立界限的原因。

害怕失去关系

很多人不敢在关系中设立界限,是因为害怕失去关系。认为设立界限,就意味着保持距离、拒绝对方。

现实生活中,有些关系真的很不牢固,对方感受到你与ta要保持距离的时候,就很容易以为自己被嫌弃,心里甚至会产生“你既然不在乎我,那我也要不在乎你”的想法。

其实,有很多人在关系中内心是很敏感的,尤其是经历过被抛弃、被嫌弃、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但是在关系中,没有界限是没办法维持健康的关系。

因为害怕失去关系,就在关系中隐忍,无法在关系中享受到自由、真实,最终也会失去关系,并且是带着怨恨、委屈、受伤的情绪离开。

与其害怕失去对方,不敢设立界限,在不健康关系中挣扎,不如勇敢表达自己的完整独立性。如果对方可以尊重,自然是美好的关系,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这样的关系,保持距离也是对自己的关爱。

图/pexels

害怕影响好名声

如果好名声要以牺牲你的感受和需要来维持,那么好名声也没办法维护你的形象,因为只要让别人失望一次,别人就觉得你这个人很自私。

君不见多少溺爱的父母培养了不懂感恩的孩子!多少人把别人的牺牲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一旦付出者停止给予,就被谴责、批评?

一个人有界限,是在别人尊重自己且也符合自己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帮助,这样别人才会真心地感谢你。

总想取悦他人

也许你的成长经历,让你学会取悦他人的生存策略,以为取悦、讨好人,可以让他人喜欢你,这样也许人家就不会伤害你,你可以得到安全,甚至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依靠取悦难以真正让人喜欢你,让你得到安全。

当你自己得到他人喜欢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是自己的讨好才换来这样的喜欢,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是真的被喜欢的;何况有时候取悦他人,也不见得能得到别人的喜爱,那么就更加绝望,因为努力都无法换来别人的喜欢。

无论如何,你靠着取悦,都无法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安全,也无法真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况且你也无法取悦所有的人。

图/pexels

担忧他人的反应

你设立界限,有些人就是不会高兴,你跟他们讲道理,说自己为何要设立这个界限,例如告诉那些劝酒的人,自己是因为什么今天不能喝酒,但他们都不听,他们不是不能理解你,只是不接受你的选择而已。

人际关系中也一样,你设立界限,就是有人会不高兴。因为他们不接受自己被拒绝,这是他们的界限问题,不是你的。

你无法控制对方的反应,先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影响对方遵守这段关系里的界限。

你需要设立你的界限,给他们机会来学习尊重你的选择,让他们处理自己因不被允许而产生的挫败、沮丧、愤怒、难过的感受,这也是他们的责任。

图/pexels

无法面对冲突

有的人特别害怕冲突,认为设立界限就需要拒绝、摊牌、撕破脸、激烈冲突。确实在刚开始设立界限的阶段,需要突破以往的惯性,难免会有尴尬谈话,毕竟你要讲出自己感受和需要。

如果对方都习惯了剥削你,那么你现在不允许对方继续得到好处,对方当然会有不满的反应,甚至都会激烈的反对。

尤其是对于那些常常从你的讨好中、付出中获益的人,他们都依靠惯了你,一向把自己的情绪、选择的责任都加在你身上,现在你不愿意承受,他们肯定不接受。

但是如果不经历开始阶段的短暂不适,你就不得不长期忍受缺乏界限的痛苦。此外,设立界限也不一定是拒绝、摊牌,你需要练习如何表达,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自信、更有主张。

你可以坚定自信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伤及对方的感受,这不是毫无道理的拒绝,而是要求对方听懂你并接受你的想法。

想要获得“价值感”

有的人内心深处相信,只有对别人有用,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如果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是没有起到作用的,那么自己就是没价值的,没有用的。

因此,有的人会“忍不住”地去照顾别人的感受,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就像一位为界限苦恼的人所说的,“自己在人群中,会很自然地会展开雷达搜索,对别人的感受很敏感,忍不住就要上去帮人家”。

好像在关系里面,自己面对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不能发挥作用的话,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图/Pexels

帮助人,最简单的就是“借钱”,有的人甚至会用信用卡来替别人偿还债务,为的就是听到一句别人的“谢谢”,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感激,似乎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

但是,助人也是需要有界限的。乐于助人并不意味着你总是舍弃自己的利益,包括心理感受、金钱、时间、精力等换取他人的肯定。

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建立你的自我价值,反而更加重自我的无价值感。界限就是用来提醒自己助人的能力和意愿是否成正比的。

害怕痛苦的感受一样

好听的说法是“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别人撑一把伞”,因为自己被拒绝过,知道那种被拒绝的痛苦,很自然的觉得拒绝别人,会让别人也特别痛苦。

想到自己感受过的痛苦,就不愿意别人再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就提前为别人考虑,对别人的感受负起责任来。

宁愿自己委屈一下,也不想让别人感受被拒绝的痛苦。不顾现实一味展现善良的行为,可能有更深刻的心理需求。

图/Pexels

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处理自己的感受,你也不必自然地认为对方与你的感受一致。对于有的人来讲,界限对他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以感受到你的真实;卑微的讨好,不敢拒绝,无法赢得真实的认同和关爱。

认为不该有界限

对于这种想法,我们太熟悉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以为这样的“不分彼此”是一种足够亲近的表现。

例如,都是朋友/家人,说“谢谢”显的太见外了。可是这里暗含着的是,我不需要你的感谢,我们的关系足够好,好到我以为,我可以从你那边拿取任何我认为合适的东西,如果你不愿意的话,就会让我伤心。因为我把你当朋友/家人,你却不把我当自己人。

这种不讲出来,却大行其道的关系“潜规则”,真是让我们苦不堪言。

爱确实意味着付出,如果是很亲近的关系,牺牲是必需的,体现了爱的真实,但是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甚至天然的血缘关系,也不意味着天然的亲近性。

图/Pexels

当人们对“牺牲”的定义和范畴理解不同时,就容易出现“我对你好,你却不以同样的程度对我好”的感受。

却不知道,你以为对对方的好,对方是否真的以为是好,而他以为的对你好,你又是否收到呢?以及,他是否愿意跟你进入对等的亲近距离呢?

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界限,关键是如何设立界限,而不是该设立界限。

与家人是设立界限被认为是最难的,与其心里不断强调说“绝不能拒绝妈妈的要求”,不如考虑下“应该如何告诉妈妈我不认同她的要求”。

对拒绝有 内疚感

这种内疚感,对外表现为,当没有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会非常不安,觉得自己亏欠别人,好像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内心会责备自己;对内表现为,不愿意求助别人,或者不愿意“欠人情”,难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否则心里就“不踏实”。

我们生而为人,有需要是正常无比的,把需求说出来才是健康的表现。

很多孩子在成长中,界限被养育者破坏掉了,养育者会无意中逼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如果孩子拒绝,就会被认为“不乖”、“不听话”、“没有礼貌”。例如,路上见到一个熟人,大人就让孩子赶快叫“叔叔”、“阿姨”,如果孩子躲到大人身后,或者不敢说出来,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有些孩子还会被情感勒索,“为你我都舍弃了自己的事业,你还不孝顺一点吗?”这样的孩子,自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后边,甚至会为自己对别人有需求而羞耻,更加不敢“求助于人”,因为“自己是不配得到的”。

图/Pexels

当我们自己的界限被破坏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把自己的需求藏起来,总想着要照顾到别人的需求,如果没有去做,就会内疚。

当你感到内疚的时候,告诉自己:设立界限是为了建立健康关系,是为了你们双方真实的长久利益,有了界限,你们的关系才能健康;如果界限破坏了一段关系的话,那只能说明这段关系迟早是要结束的。

也让自己要明白,设立界限,就是会带来内疚感的,这是很自然的,尤其是这么久以来,都习惯性的付出,习惯性的觉得自己不配,要允许自己感受到内疚。

不知道怎么维护界限

自己设立的界限,总会遇到挑战的人,而自己无法在挑战面前获得胜利,维护住界限。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自己慢慢就习惯性地放弃选择设立界限,因为总是失败。

如果界限总是被突破,或者习惯性地答应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么久而久之,你会感觉需求不被重视、感觉自己被利用,内心会充满怨恨、愤怒、挫败、无奈,行为上开始逃避设立界限。

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可以“恒久忍耐到底”,终于有一天你忍无可忍,决绝地反击,在他人看来,你是“爆炸”了,并且是在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爆发了狂风暴雨般的愤怒,然后你就会被认为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如果你是个看起来平时隐忍柔弱的“女孩子”,那么还会被认为是“作”。

而很多男性,更是“忍者神兵”,有可能会间歇性地爆炸,但是也可能会出现“核打击”一般的同归于尽,那就是“断崖式”地绝交,如果是婚姻关系,那就是拒绝一切交流,从关系中撤走,与之前的谦和温和比起来,现在的简直就是冷酷无情的“杀手”。

图片来源:Pexels

界限设立本来就需要勇气、智慧、坚毅,当一个人深陷不健康的关系,就会无从选择,也不知道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和关系中,实现有弹性的界限。

设立界限是需要学习的,并且是持续地去实行的,其中艰难之处,不仅仅在于技巧性,而在于内在的力量是否足够。敢于做出改变,坚持改变,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那就是健康的自我与健康的关系。

(学习建立心理界限👉对不起,我们没有那么熟 | 人际关系中如何设立心理界限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今日福利

你有健康的心理边界吗

后台回复【边界】,限时免费测评

获得人际边界类型& 改善指南

事情过去了,但噩梦还在继续…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4种表现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但总有人能保持耐心|婚姻中的「忍耐艺术」

被妈妈当成了“仆从”,我该怎么办?|与“女王型”母亲相处的4个策略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点个“ 在看

生活要有边界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