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一场融合了光影、肢体和诗歌的多媒体戏剧展演在成都东郊记忆·炉剧场上演,拉开了三联人文城市光谱盛典的大幕。
当晚,由三联人文城市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城市实验室、城市象限及帝都绘发起的“人文城市光谱计划” 在盛典上公布,四大主榜单和十大子榜单首次面向公众发布。
成都凭借通勤的幸福指数、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房价收入比等指标的卓越综合表现,位列“人文之光”榜单榜首。上海、深圳、北京分别位列“创新之光”、“公共之光”和“美学之光”榜单榜首。当代诗人、作家翟永明,作家毛尖,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晓都,独立音乐人、说唱歌手小老虎分别作为成都、上海、深圳、北京的城市分享人上台进行了分享。
主题阐释
“好的城市,完整的人”
以“广场”为中心场景和核心概念,盛典现场被打造成一处城市中的广场空间,观众席三面围坐。
盛典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阐述了在当下发起人文城市光谱计划的目的,以及背后的思考与期待。
“怎样才算好的城市?是我和我们杂志长久思考的问题。好的城市,不只有宏大叙事,更多的是那些颗粒度微小的人的感受。那些零散的、碎片的生活,构成了城市使用者的日常。”李鸿谷说。
为什么今年的主题是“跨越边界”,李鸿谷解释说,“如果说,手机作为元宇宙的一个入口,人类刚刚开始虚拟世界的游牧,那么这个时代核心的命题就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利用大数据方法论,来测量每座城市那些颗粒度微小的日常生活,以此来分析、判断城市的人文、创新、公共、美学指数,从而帮助城市更美好。”
李鸿谷表示,对三联来说,今年最重要的尝试就是:以虚拟世界的数据,描述真实城市的人文状况,为此他们将这个探索命名为:城市光谱计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通过视频的方式为活动致辞,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他对人文城市的理解,“从数字化、信息化的角度来理解城市发育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城市的代际革命,城市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所有的城市都在开启智能化、数字化过程,但是这个发育期还很短。我们今天提出‘城市光谱’,可以更精确地感知城市的变化。”
在吴志强看来,十年、二十年前说人文城市,和今天说人文城市是有很大的不一样。当下个人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发微博发微信,当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可以从中感知人们内心对于人文的动态变化。我们应该把这种感知去为人的美好生活服务,关注主体的变化,那才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心渴望和动力。
此外,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也在致辞中,以购物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观察中城市与文化的关系。
多媒体戏剧展演
上演城市故事
致辞之后,一场融合了光影、肢体和诗歌的多媒体戏剧展演在“广场”上演。
展演以城市里的一天及人类城市文明演进史为线索,展现了“朝霞”“午后”“黄昏”“夜幕”及“永昼”这些不同时段下参差多态的城市故事。
伴随着舞者的起舞,几位成都市民出现在舞台上,他们携带各式各样的椅子,在“广场”中央围成一个圈,在蓝色的灯光下,剥开手里的柑橘。开始讲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路线。
这其中有上下班必经之路上见证的城市变迁,有专属当地老饕的某几处隐秘餐馆,有一次又一次搬家的经历,也有一段扎根记忆深处的过往。每一个人的回忆和故事,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肌理和变化着时代脉搏。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念着《百年孤独》为人熟知的开头走向广场。“这里的街道宽阔而又通畅,赋予这个城市一种不可思议的开阔感。”刘家琨朗读着石黑一雄小说《长日将尽》里人物的念白。
狄更斯《远大前程》、雨果《悲惨世界》、瓦尔泽《散步》、陶渊明《桃花源记》……经典文学文本里关于路线的叙述不断出现,在刘珩、陈文、何健翔、李伦的演绎下,这些文本仿佛变成了每一个个体的路线。而一条条个体的路线,从文本与记忆中走出,最终在广场之上交汇。
西川和孩子
诗人西川作为特别嘉宾出场。围绕着舞台上的广场,围绕着旋转的灯塔,西川和孩子进行了一场普通的散步。孩子们在广场玩耍,老年人在广场跳舞,从日出到日落,广场汇聚着不同的人群,凝聚着城市的生活。正如西川对孩子所说,广场永远在那里。在以身体展现人类文明演进的现代舞之后,这段普通而温馨的对话,描摹了普通人的日常,和每一天的生活。
“人文、公共、创新、美学”
四大主榜单发布
展演之后,盛典正式进入“人文城市光谱计划”的发布环节。
以人为本、可测度性和多元维度为重要导向,从中挖掘城市不同维度的人文特征,此次“人文城市光谱计划”选择了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在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进行评价,并沿用2020人文城市奖的价值维度,即“人文、公共、创新、美学”进行指标体系的搭建。
“人文之光”,折射着从人的真实需求出发,对城市生活便利性的多维度回应。由于在通勤的幸福指数、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房价收入比等指标的综合评价中表现卓越,成都成为了本次人文之光的榜首城市。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翟永明作为城市分享人,讲述了她对于成都文化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翟永明
“成都是我的出生之地,我也是成都文化生活变迁的亲历者。”
翟永明说,成都1980年代曾经是当代诗歌的重镇,是诗歌流派最多的文化据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到了1990年代末,成都的公共空间悄然兴起,除了传统的茶馆重新出现在成都街头,各种新型空间如个体书店、酒吧也日渐增多,同时也将过去的诗人聚会和联络从家里搬到了街头巷尾。这些空间如今散布在成都的各个社区,与在地居民融合一起。
在翟永明看来,今天的成都已是一个“大成都”概念,更多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落地成都。因为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所以有了更多的蓉漂,也有了更多的新成都艺术景点。
“未来也许我们会看到不同的生活形态和不同的艺术方式并存,就像走在玉林社区,你会看到传统的麻将与新型的咖啡、喧嚣的麻辣烫与安静的小书店非常和谐地并列在一起。这就是成都的城市人文。”翟永明说。
“创新之光”,旨在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上海在线上生活高繁荣度,利用科技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等方面,位居创新之光榜首。上海的城市分享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为大家带来了她关于“上海式创新”的观察。
“公共之光”,旨在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感与完整性,激发市民参与其中,感受到尊重、平等与价值感。位居公共之光第一名的城市是深圳。深圳在公交和共享出行、文化活动关注度等众多指标中,展现出了在城市公共生活和公共服务上的卓越努力。
“美学之光”,倡导城市丰富的日常审美,唤起人们对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是人文城市的美学目标。北京通过人均公园数量、街道美感、博物馆数量等不同角度的指标,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美,荣登美学之光榜首。
十大子榜单
以不同视角具象观察城市
除四大主榜外,本次人文城市光谱计划还从“人与场所”、“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城市活力”五个维度出发,分别选择代表性指标,形成了十大子榜单,以了解不同视角下各个城市的具体表现。
出行友好意味着在城市居民的出行情绪积极,在出行友好城市的排名中,成都、青岛、深圳位列前三位。
通勤幸福意味着这座城市工作与生活能够达成一定平衡,厦门、宁波和深圳,则占据了这个榜单的前三名。
一座城市的历史与其居民的情感联系密不可分,历史博物城市排名中,北京以较大优势居首位,天津、南京分列二、三位。
城市文化活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创造力与好奇心,北京、成都和上海,成为文化活力城市榜单中更突出的三座城市。
社区是城市居民进入社会的第一重公共空间,社区营造与居住体验呈现正相关趋势。社区友好城市的前三名分别为深圳、成都和武汉。
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也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北京、上海、杭州,作为排名靠前的三座城市入选社交玩乐城市榜单。
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平衡,是人文城市的又一体现。景观友好城市的前三位是重庆、南京和深圳。
环境友好意味着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厦门、大连和重庆成为表现更好的环境友好城市。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达,将城市实体空间的繁荣度映射到虚拟空间中。线上活力城市榜单的前三位,分属上海、北京与重庆。
旅游活力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旅游活力城市排名中,北京、重庆有更大的优势,上海紧随其后。
随着各榜单的相继发布,此次“三联人城市光谱计划”也画上了圆满句号。而主办者的期待也是大家的期待,那就是在未来的人文城市光谱计划中,可以借助更为丰富多元的数据,刻画城市的人文属性,深入地挖掘城市宝藏空间,体现城市人文生活的多样化,讲好每个城市的故事,并将进一步倾听居民的声音,纳入他们的认知和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实习记者 毛渝川 编辑 蒋庆 图据主办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