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如果我内向,我该怎么做?

内向不等于木讷,更不等于社交恐惧。我们对内向有这样一种误解:内向的人一定不大爱讲话,比较严肃和孤僻,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在人多的社交场合常常呆若木鸡。内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从独处中获取能量,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还是心灵的放空。

对外向的人来说,社交本身就是充电,但是对内向的人来讲,跟很多人待在一起太久,会榨干他们的精力,因此他们需要用独处来给自己充电。

也就是我们通常调侃时说的:社交一小时,回家缓半年。内向的人,一定不善于社交吗?首先你须要区分一个概念:内向与外向是性格因素,而社交,是一种能力。能力无须改变,它需要的是练习。

有人曾提出过“WIFI式联结”与“蓝牙式联结”的区别,而这一概念,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内向与外向不同的交际风格。

外向性格的交际更像是一点对多点的WIFI式联结,接入非常容易,数量上也没有限制。

而内向性格的交际更像是单点对单点的蓝牙式联结,比较费劲,一旦联结成功之后还具有排他性,即一个设备在跟另一个设备配对成功的时候,就不能再接入其他设备了。

我们不妨用人际关系中的“群聊”和“私聊”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在微信群中,外向的人像是群里的活宝,不管跟对方熟悉与否,都能轻松地与之插科打诨。而内向的人常常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更倾向于与人进行私聊,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同频的人,但一旦“配对成功”,沟通就会渐入佳境,更容易建立深层的联系和共鸣。

因此,内向的人并不是社交无能患者,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他们习惯用沉默的倾听来识别出跟自己同频的人,一旦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和有趣。

所以,你要做的选择题并不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欢所有的人,还是只喜欢聊得来的人”。仅此而已。我刚工作的时候,也遭遇过上文中读者提问里的那种困境。

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怕被说古怪,也怕被孤立,但出门参加完一天的活动,就会被榨干全身的力气,原本计划背的单词没心情背,本来看一遍就能记住的书翻来翻去也无法进到脑子里。

为了在社交中收获友善和好感,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做心理建设才能回复到正常的心情。很不划算吧?但我真的是坚持假装了整整一年多,才想通了这个道理。

无论我多努力,都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我,而对于我喜欢的人,我根本不需要靠假装活泼开朗来收获他们的友谊。

我虽然慢热,但是善于倾听,又因为不太八卦而成为了很多人的树洞。

我不喜欢闲聊,但记忆力很好,别人随口一说的小事我也会记得,因此能时不时地制造一些惊喜。

我没办法做到八面玲珑照顾到所有人,但我专注力很强,我可以在地铁、公交、飞机上快速进入心流,因此做事的效率比较高,朋友都觉得我靠谱。

意识到这些事之后,我才有勇气做回原本的自己,开始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果断且客气地拒绝那些会消耗我的精力的事。

其他人的聚会并不会因为我的缺席而黯然失色,而我也不会因为错过了本来就把握不住的机会而后悔伤心。

如果你也是个内向的人,“学会选择”是你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

选择你喜欢的人,认真维护你们的关系。

选择你喜欢的事,珍惜你宝贵的精力、能力和注意力。

要知道,可怕的不是内向,而是四不像。

明明不想说话却要强颜欢笑,明明烦躁不安却要假装活泼。

那才是最得不偿失的选择。

既取悦不了别人,也满足不了自己。

谢谢观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