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后期楷书,得此书用笔之妙

北齐 《文殊般若经碑》

《文殊般若经碑》石刻在汶上县城东20公里的水牛山上,刻石无年代,以书法风格列入北齐。其书法不似隋唐以后楷书注重波折,起收笔处不露笔锋,行笔迟缓,落笔凝重,结体茂密,风润厚美,用笔平衡庄重,不作险峻欹侧之笔,故显雍容大度,整体看来似《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清杨守敬《平碑记》称“平情而论,原非隶法,出以丰腴,具有灵和之致,不堕寒俭之习耳”。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之。

《文殊般若经碑》

《文殊般若碑》,原立于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汶上县文化馆(现展览于汶上县中都博物馆)。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盖顶石一块,碑额中部置佛龛。龛中雕菩萨一尊,盘膝而坐,神态端庄安然;两旁雕侍者各二,线条优美;下配两狮作朝供状,栩栩如生。

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字高0.15米,宽约0.2米,书体隶楷相兼,浑厚勃发,给人以风润厚美之感。碑首下阴刻《文殊般若经》经文10行,每行30字,计297字,体式同碑额,径长5厘米。碑之两侧镌有善主职称姓名,因刻度较浅,多已剥落难读。

《文殊般若经碑》书体为由隶向楷过渡的代表作,历代品评者甚多。清康南海《广艺舟双楫》将其归于“妙品”之列;包慎伯《论书十二绝》更誉之为“实古今第一真书石本”,云可与李斯小篆、蔡邕隶书并称“三峰”。

据有关学者考识,《泰山经石峪摩崖》《徂徕山摩崖》《邹县铁山、岗山摩崖》《东阿曹植碑》等,均宗其书体神韵。颜真卿的后期楷书,尤得其用笔之妙。

放大欣赏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