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富足的生活,畸形的文化,腐败的政治,颓废的国威,是造成宋人追求富丽豪华的茶道的主要原因。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教授所撰写的《茶具清雅·中国茶具艺术与鉴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二章《穷极精巧的宋茶具》第二节的内容。
仿佛为了印证宋人的奢华成风,有关茶学著作对茶具的质地不约而同地作了苛刻的要求,我们试从蔡襄的《茶录》和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里撷取几个片断便知端的。
(1)《茶录》: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铃 茶铃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锉,不入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2)《大观茶论》
罗碾 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
瓶 瓶宜金银。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蔡、赵两位对茶具的要求是惊人的相似,炙茶、碾茶、点茶和贮水用具一律是金碧辉煌或银光闪闪,饮茶用的茶盏也一致要求用名贵的建盏,可以说,宋代茶事的奢靡之风,与他们二位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联系到宋人当时侈糜相夸、斗豪斗富的风气,这种要求未必全是从茶艺的需要出发的。
当然,崇金尚银似乎不能全怪宋人,他们的前辈唐人苏虞曾经洋洋自得地写了一篇名为《十六汤品》的文章,内中根据汤器质地的不同,划分了五种汤品,即:
“富贵汤 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茶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
秀碧汤 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
压一汤 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隐夫,品色犹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衔豪臭公子道。
缠口汤 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取熟而已,夫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
减价汤 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消声。谚曰:茶瓶又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
五种汤品,仅观其名就可优劣自判,喜欢“斗”的宋人自不会选择用无釉之瓦盛放的“减价汤”了,自然会直奔金银玉器名之的“富贵汤”与“秀碧汤”了,于是,崇金尚银就变得再自然不过的了。
在宋朝的大量诗文中,也有相关茶具的记载,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释惠洪“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纹刷鹧鸪斑”,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金银茶具在宋代的普及和炙手可热。近年在福建福州出土的许峻墓中的一批茶具,为我们印证这一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许峻(1223~1272),字景大,是南宋福建建唐(今福清长乐)人。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己也官至架阁朝清通判。在他的墓里,发现了一批精巧别致的茶具,计有鎏金银碗托、盏、执壶、茶罐、银钵、银壶、铜筷、铜夹等点茶饮茶用具。这些金银茶具,是宋朝侈糜豪华茶道的一个缩影。
富足的生活,畸形的文化,腐败的政治,颓废的国威,是造成宋人追求富丽豪华的茶道的主要原因。其实宋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晁冲之曾赋诗作文:“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对斗茶现象口诛笔伐,但到后来,他自己也欲罢不能而深陷于其中,以至又“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这说明对一种社会现象,仅凭个人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改变的,灰心之余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重阳节/日月逢九,登高赏菊,以茶祝寿!
九省区全媒体联动谈万里茶道,余悦研究员应邀接受专访!
在家可以怎样存茶呢?又有哪些禁忌?
本期内容转载自“世界茶文化图书馆”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欢迎关注!
六悦河
坚持茶学正道,传授茶艺真知。
"悦读茶书会"活动基地,
全国茶人和各界人士交流场所,
让爱茶人爱读书,让爱书人爱喝茶!
识别图中维码,观看精彩直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