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用“棍子”破解天地规律 借“春秋”解读中华文化

继2014年出版《先前的风气》之后,暌违8年,鲁迅文学奖得主穆涛推出新作——《中国人的大局观》。两部书一脉相承,皆是致力于探寻并破译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但二者又有明显不同。如果将《先前的风气》比作惊涛拍岸,飞花四溅,那么《中国人的大局观》就是大江大河,平远宏阔。

《中国人的大局观》分为“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关于《诗经》和《尚书》”“册命之辞:中国古代官员的任职谈话”“在制衡与失衡之间:《汉书》认识笔记”“黄帝给我们带来的”五个专辑。全书以《诗经》《尚书》《史记》《礼记》《春秋》等典籍为底本,梳理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大史小说,观照当下。

穆涛在《先前的风气》中写过一个章节:“历史的学名叫春秋”,主要讲为什么叫“春秋”,而不是“冬夏”,他琢磨了几层意思,章句间闪耀历史省思。此次穆涛再写同一题目,别出机杼,思考更加深入,构架更加完整,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作者从时间的发现写起,聚焦中国最原始的计时工具—“表”,他称其为“一根棍子”。“立竿见影”见的是“光阴”,由此发现天地运行规律;“诽谤木”立的是“君权天授”,为的是倾听世道民心。“一根棍子”完成了由神奇到神圣的转变,这样的巧思和见地令人拍案。其次,作者写了二十四节气,写春夏秋冬四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写不同季节对应的礼,写中国人的守拙等等,并且总能在举重若轻,引经据典的同时又不落言筌,将深植于中国人内里的文化气质引申出来,启迪当下社会与时代。

穆涛涉及最多的是经史春秋,这与他多年来的读书兴趣有关。他说,读书写作这种事,在一个领域里踏实着读,踏实着写,收获厚实。 余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