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俗世奇人》总销量超千万册,冯骥才先生30年手稿、画稿首度集体亮相

原标题:《俗世奇人》总销量超千万册,冯骥才先生30年手稿、画稿首度集体亮相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小小说经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冯骥才先生先后创作了诸多“俗世奇人”系列小说,其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非凡智慧。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冯骥才《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精装),完整收录“俗世奇人”系列,包括冯先生在创作过程中保留的大量手稿、画稿。这是在跨越30年的出版历程中,“俗世奇人”系列手稿、画稿的首次集中亮相,它们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瞬间灵感,本身也极具审美和收藏价值,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创作妙趣。

冯骥才先生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一位负有盛名的画家。他曾说:“(俗世奇人)这些人物是从我脑袋里生出来的,我知道他们脾气禀性,挤眉弄眼是什么样子。”在跨越30年的创作历程中,冯骥才先生随写随画,保存了大量“俗世奇人”手稿和绘画草稿。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今一笔一画全部收入本书。

此外,冯先生还亲自为本书精心绘制了20余幅精美彩墨插图,全新塑造了“苏七块”“刷子李”“蓝眼”“酒婆”等人物形象,全彩绣像,天真烂漫,意趣盎然,均以精美四色工艺印制,收录于《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

2018年,《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标志着小小说创作传播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组委会的授奖词写道:“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回到传奇志异的小说传统,回到地方性知识和风俗,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精金碎玉,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标志出小小说创作的‘绝句’境界。”

据统计,《俗世奇人》系列各个版本的总销量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册,是国内有着众多忠实读者、影响力极大的图书系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等篇目还入选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文学创作、语文教学的典范。数以亿计的青少年读者通过“俗世奇人”系列学习语文,学习写作,培养和提升语言能力。

在图书出版之外,《俗世奇人》还被改编为有声读物、影视剧、动画片等形式,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进行演绎。由《俗世奇人》原著改编的同名话剧,近日也将作为开幕大戏登上老舍戏剧节的舞台。本剧由钟海导演,刘敏涛、陈赫等主演,将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冯骥才先生既是整个新时期文学发展变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活动家之一。他不仅承接了老一辈作家对文学精神的执守,而且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创新之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先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动,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期间,冯先生并未离开文学,也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俗世奇人》正是这一时期冯先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俗世奇人》以传奇志异的笔法,精炼灵巧的语言,塑造了诸多百年前天津地区的奇人绝技。这一系列作品,书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气神,是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从这些妙趣横生、富有智慧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冯骥才先生的创作立场不仅是思想性的,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俗世奇人》系列的热销,也让更多读者接纳、认可、喜爱上民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这对于我们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