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三)

原标题: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三)

一切博弈,一切内卷,其背后不过是大家都没钱了,而且是因没有了挣钱的办法的没钱,特别是靠金融讲故事透支未来的今天,很多以前所谓的挣钱的办法,不过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已,本质就是庞氏骗局。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斐多篇> 论灵魂(十二)》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

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四)

这部分苏格拉底论述的是人们如何从现象回忆起理型的过程:

当感觉把握到某个事物时,我们不仅会回忆起它的知识,还会不自觉地去和灵魂中已有的、与这个事物类似的东西——某个理型进行比较,看它到底是完全类似这个理型,还是部分类似,从而得出这个事物的某个性质。

比如: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总会心生感动,总会有种此情此景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情不自禁地对其美发出感叹,赋予其美的性质,按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这是因为灵魂回忆起了曾经见过的美的理型的样子。

“一个人看见一件事物时心里会想:我看见的这件事物是力求类似某个别的存在物(注:理型)的,但是大大不如,不能真正类似它,只是一个可怜的摹本而已……这样想的人必定是预先知道那个东西(注:理型),才会这样认为事物类似它却又不如它。”

理型,就像一把尺子,一把性质的尺子,一把衡量性质的尺子,一把存在于灵魂中的衡量性质的尺子。

人们只要通过感官把握到事物,都会不自觉地将其与理型进行比较,从而衡量出它的性质如何,这个衡量的过程就是思考,具体说,就是思考比较的过程。

比如:现实事物的美、善、正义等性质,都是如此衡量比较出来的,所用的尺子就是灵魂中早已存在的美、善、正义的理型。

那么,为什么说理型的知识早在人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

人生来就懂得趋利避害,就像小婴儿都会对美好的事物笑,被丑陋的事物吓哭,这证明了人与生俱来地就带着某种知识——理型的知识,当在现实中感知到带有类似这种知识的事物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它,并用它来衡量现实事物,并给出比较的结果——某种性质。

“我们开始看、听或使用其他感觉之前,必须在某处获得一种关于‘相等’本身的知识,才能将我们从感觉得来的那些相等的事物跟它比较,看出这样一些事物都是渴望类似‘相等’本身却大不如它的。”

人,一生下来就能看见、听见,具有其他感觉,就像前面提到的婴儿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既然人们只要感知到就能比较衡量从而得出某种性质,那么,必须是在具有这些感觉之前就已经获得了理型的知识,也就是出生以前就已经获得了它,否则感知到的东西又与什么东西去比较,从而得出性质的结论呢!

另外,苏格拉底的阐述也证明了感知的重要性,它相当于是诱因,没有它就无法唤起那个内在的衡量比较的过程,自然也就不能让灵魂回忆起相应理型的知识来,所以,知行合一,知重要,行,实践同样也是极为重要。

二、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五)

“如果我们在获得这种(关于本身的)知识之后,如果一直没有忘掉它,那就必定出生时知道,而且终身知道,因为知道就是获得知识并且保持不失,而失掉知识就是我们所谓忘记的意思。”

这里苏格拉底又给出了知道和忘记的定义:

知道:获得知识并且保持不失,在这里也有人将“知道”翻译成“已知所知”。

忘记:失掉知识。

“如果真是我们在出生前获得了知识,在出生时把它遗失了,后来由于使用我们的感官才恢复了自己原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那个过程,实际上岂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岂不是有理由把它称为回忆吗?”

“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在凭视觉、听觉或其他感觉察知一物时,有可能根据那个知觉回想到另一个已经忘了的东西,那东西跟所觉察的事物有联系,不管是不是类似。”

“所以我说,要么是我们生下来知道这一切并且终生知道,要么是那些所谓学习的事物只不过回想,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这里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可能性:

生下来就知道这一切的知识并终生知道;

出生前获得了这一切的知识,但是在出生时遗忘了,需要学习将其回忆起来。

“西米亚斯,你选哪一样呢?是我们一出生就知道,还是后来回忆起我们出生前已经得知的那些东西?”

西米亚斯表示,他现在还不知该如何挑选。

“那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知道某事的人能不能对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给出说法,做出说明吧?”

这个毋庸置疑,当然能了。

“那么,在你看来,每个人都能就我们刚才谈过的那些东西做出说法吗?”

“我倒是愿意都能啊,”西米亚斯说,“不过,我更为担心的是,到明天这个时候,恐怕世人(活着的人)中再没谁够得上做这种性质的事情了。”

西米亚斯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有两层:

一层是,并非人人都是热爱智慧的人,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对美、善、正义等给出正确的说法;

二层是,苏格拉底过世后将不再有热爱智慧的人,特别是苏格拉底这样“天生的热爱智慧的人”本就异乎寻常地少见,自然也就没有谁能够且够资格对前面所谈论的那些东西给出说法,这里充分表达出了西米亚斯对于苏格拉底的尊崇,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

“西米亚斯啊,那就是你并不认为人人都知道这些事了?”苏格拉底说。

以上这段论述基本否定了第一个说法:人一出生就知道理型,并终生知道。

“那他们就是在回忆自己曾经学到的事了?”

西米亚斯表示,那必定就是这样了。

“那么,我们的灵魂是什么时候获得这种知识的呢?”

“当然不是在投生为人之后。”

“西米亚斯啊,灵魂曾经存在,而且是先前就曾经存在,在灵魂具有世人的形相之前就存在,与身体分离,具有着心智。”

“要不然的话,苏格拉底啊,就是在出生的时候获得的,因为那时候还是有灵魂的。”西米亚斯接受了苏格拉底的说法,接话补充道。

“你说得很好,朋友!可是后来在什么别的时候把它丢失了(遗忘)呢?”

“因为刚才我们已经同意,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它了,难道我们是在获得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把它丢失了吗?或者你还可以提到别的什么时间?”

“没有,没有,苏格拉底,我没注意到自己在胡说八道。”

“西米亚斯啊,情形是不是这样的?如果所有这些绝对的实体(注:理型),比如我们总是挂在嘴边的美和善以及其他这一类实体,真的存在,如果被我们重新发现的我们从前的知识是关于它们的,我们把我们身体的所有感觉的对象都当作是对它们的摹本,如果这些实体存在,那么由此岂不是可以推论出,我们的灵魂甚至在我们出生之前也必定存在,如果它们不存在,我们的讨论岂不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观点是合理的,说我们的灵魂在我们出生前存在就像说这些实体是存在的一样确定,如果一种说法不可能,那么另一种说法也不可能。”

西米亚斯说:“苏格拉底啊,我觉得的的确确是这样,我们的论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就是:我们的灵魂存在于我们出世以前,你说的那种实体也同样存在。因为我们觉得非常明白,这一类东西,美、善以及你刚才谈到的一切其他,都是货真价实地存在的,我认为论据很充分。”

至此,苏格拉底论证了灵魂存在于人们出生之前,接下来,他还要论证人死后灵魂还存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