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发布夜读的朋友们,晚上好,今晚的夜读为你讲述伊通古碑碣的故事。
伊通古碑碣始建于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时任伊通河分防巡检郭景义为纪念伊通河分防巡检首任巡检张云鹏而立德政碑。坐落于伊通县城西门外路北,筑有七统石质九孔透龙碑。
自西而东,面向南依次排序。伊通自清入主中原后,于1728年(清雍正六年)设伊通二旗公署;又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即吉林府派出机构,以管理伊通地方民政事务。首任巡检张云鹏为伊通的开拓建政实有功绩,道光二十一年经吉林府批准拔银建德政碑三统。碑楼面额依次镌刻“细柳威明”、”镇守功高”、“甘棠遗爱”四字。各碑均建有碑楼,硬山式、瓦当和沟滴、鸱吻皆备。碑楼设计典雅壮观,砖、石雕刻,工艺精湛。七统碑身、碑冠均以绿豆石材,设计图案精美,上有九孔透龙碑冠,碑身以浮雕云龙纹饰,碑文以行、楷书阴刻。碑以隽状雕刻为座。古碑乃为伊通古州城一道重要景观。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时任伊通州知州王昌荣为吉林将军顺、都统杨诚明、知州朱兆槐(光绪二十五年到任清光绪二十七年去任)立德政碑3统。主要以其镇压清剿土匪,保障一方乡土之安,永垂后世而立此碑。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被伊通师范学校“红卫兵”拆毁。今仅存长顺将军德政碑身、碑冠;统领杨诚明半截残碑和巡检张云鹏德政碑,其余各碑已无处寻找。
好了,今晚的夜读就到这里,明晚八点,我们不见不散。
文章作者:马学忠
音频朗读者:郑聪
排版编辑:王诣涵
END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