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古今图书集成》具有百科性质,清圣祖赐名,清世宗作序

《古今图书集成》,即《文献汇编》,也称《古今图书汇编》,此著作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为陈梦雷主编。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天一道人、松鹤老人,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后取得进士,散馆后授编修。受康熙帝赏识,一生著述宏富,有《 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林城县志》、《闲止书堂集抄》、《松鹤山房文集》、《日省堂文集》、《天一道人集》等,当然最出名的是《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清圣祖皇三子胤祉奉清圣祖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钦惟我皇考圣祖仁皇帝,聪明睿智,生知之质,而又好古敏求,孜孜不倦,万几之暇,置图书于左右,披寻玩味,虽盛暑隆寒未尝暂旷,积数十载之久,研综古今,搜讨殆遍,屡命儒臣,弘开书局。若《周易折中》发四圣之微言,《朱子全书》会群儒之奥义,皆禀自睿裁,复躬加校定,若《律历渊源》推先皇之神策,叶虞代之元声,皆亲行指授。以天纵之能而准于仪器。凡注经考史,选诗论文,以及博闻多识之资,所纂辑雕镌,充送于内府,删述之功,嘉惠无穷,称极盛矣。而又以为未揽其全,乃命广罗群籍,分门别类,统为一书,成册府之巨观,极图书之大备。而卷帙浩富,任事之臣弗克祗承,既多讹谬,每有缺遗,经历岁时,久而末就。朕绍登大宝,思继先志,特命尚书蒋廷锡等董司其事,督率在馆诸臣重加编校。穷朝夕之力,阅三载之勤,凡厘定三千余卷,增删数十万言图绘精审,考定详悉。书成,进呈朕览。”《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

该著作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清圣祖赐书名,清世宗为此写序,此著作内容巨大,时间跨度较长,历时28年,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一亿六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和6117部。部下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编等,此著作用铜活字排印,纸张采用开化纸和太史连纸,印刷精良,装潢富丽,极其美观大方。作者言:“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可见此书内容及其丰富,涵盖较广,从上古时代至清期间的文献资料,大都涵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清圣祖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召回京师。次年,入内苑,侍奉诚亲王胤祉(清圣祖第三子)读书。由于恪尽职守,甚得胤祉好感。

在长期教学中,陈梦雷见现有类书,“详于政典”,“但资辞藻”,有许多缺点,因此决心编辑一部“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的大型类书。此事得到胤祉支持,特拨给“协一堂”藏书,并在城北买“一间楼”,雇人帮助缮写。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图书共15000余卷,开始分类编辑。经过“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的辛勤劳动,历时六年(也有说历时五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成,共一万卷。但编成后没能刊印。当时,清圣祖对他十分恩宠,对其工作也十分赞赏,赐其住宅,还曾亲临陈梦雷书斋,并亲笔为其书斋题一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陈梦雷涕感之余,即以“松鹤”为其书斋名,晚年自号松鹤老人即缘于此。

陈梦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圣祖驾崩,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禛即位后,胤祉因犯错被贬斥,陈梦雷受牵连,于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被再度流放到黑龙江,这时陈梦雷已72岁。清世宗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

清世宗在序中完全没有提到陈梦雷之名,石海英在其硕士论文《陈梦雷研究》中分析了雍正帝所写序言的矛盾之处:“首先,雍正所言在作《集成》时间上有矛盾。文中提到说康熙编成《周易折中》《朱子全书》《律历渊源》在先,后因虑这些书‘未览其全’才有意编《集成》的,而事实上《周易折中》成书于康熙五十四年,《朱子全书》成书于康熙五十二年。《律历渊源》成书于康熙五十三年。而梦雷在其《进汇编启》中言:‘此(指《集成》)四十五年四月内书得告成。’可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32倍,《册府元龟》的16倍。文献搜罗完备而编次井然,分类缜密而宏富壮观,在中国图书史上可谓浩瀚之作。内府铜活字版共印64部,印制精美,装潢考究,堪称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然而由于清圣祖驾崩后诸皇子之间的斗争,《古今图书集成》上并没有陈梦雷的名字,相反他再一次遭流放的命运,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流放于卜魁(今齐齐哈尔)。从此他成了一位模糊不清甚或下落不明的人物,直至他死后244年,才由沈阳的著名清史学者张玉兴先生在《关于陈梦雷第二次被流放的问题》一文中考证清楚:陈梦雷于乾隆五年(1740年)死于流放地。

陈梦雷第二次谪戍以后,清世宗虽然否定他这个人,但没有否定他的这部书,钦命时任户部侍郎的蒋廷锡重新编校此书,并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删去了陈梦雷的名字。雍正四年(1726年),这部巨作终于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被称之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一万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册。由于印数少,一般读者根本无法看到。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影印本和铅印本,而钦定本这时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售价为一万两银子。

《古今图书集成》并非蒋廷锡创编,但清世宗请他来主持重编必有其道理。如《重修常昭合志》载:“蒋廷锡……内值时编纂群书,并付勘校,博学精敏,同辈推让,常参扈从备顾问。凡诸巨典,谙练掌故,参考经集,议上都称旨……”。这可以说明,蒋廷锡在学问和人品方面,他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陈梦雷是《古今图书集成》创编者的事实已被载入史册,但蒋廷锡在完善、并以“钦定本”刊印、最终使这部巨作完整面世方面,同样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而且,当年陈梦雷名字被删除是钦命所为,而蒋廷锡始终未以“主编”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书的正直态度同样令人赞赏。

《古今图书集成》

清世宗虽然剥夺了陈梦雷对《集成》的署名权,但其于该书的印制上却功不可没。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看,以铜活字精心印制如此巨帙大作,且不惜工本雷厉风行,不到三年圆满告成,是未曾有过也难以企及的。唯其魄力如许,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集成》自刊出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注重。清高宗将该书作为最高奖赏用以褒扬献书最多的宁波范氏天一阁等四家藏书楼,引得民间艳羡无限。

此书具有很多独特特点,第一、《古今图书集成》分类缜密,具体为:采用多级分类法,汇编、典、部三级;采取首创的经纬交织的方式,按汇编、典(总部)、部编排,是经线分类;排列次序井然有序。各汇编(或典、总部、部)之间、各纬目之间的顺序十分讲究。第二、《古今图书集成》最具百科内容。此书为综合性类书,共有6个汇编涵盖了古代文化的全部内容,历象汇编、方舆汇编辑、明伦汇编、博物汇编、理学汇编、经济汇编。第三、它是既经也史,是子也是集。缕析条分,汇集群言; 分类编排、随类相从; 区分款目、标题隶事。

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 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战乱,现存不足4%;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古今图书集成》所收内容,多将原书整篇、整段抄入,并一注明出处,标示书名、篇目和作者,以便读者核校原书。全书总计约一亿六千万字,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而远在其他同种类书之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集古今图书之大成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由于《古今图书集成》对古典文献进行了一次分门别类的全面清理和总结,因而,它在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首先,由于该书收书范围甚广,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古籍,而且在收录过程中,又多是不加删节的整篇、整段抄录,因而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作出了贡献。其次,该书体例完善,分类详细,也为学者治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该书中的每一个类目

几乎都是一门专史的资料汇编。举例来说,历象汇编集中了古往今来天文学知识,其中的乾象典汇集了有关天、日、月、星、风、云霞、雾、虹霓、雷电、雨、露、雪、霜、火、烟等方面的材料,历法典则记录了自古以来历法沿革的历史,庶征典则专记历代以来的各种灾异。方舆汇编大致以历朝疆域、迁都、州郡设置之沿革和山川河流、各地矿产、边塞各族以及邻近各国的情况为主要内容;明伦汇编则记载了自古以廉来不同身份的人,包括帝王、后妃、太子、公主文臣、武将等的活动情况;博物汇编之禽虫、草木二典,专记与动植物有关之事。对于这些不同方面的专门资料,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治学方向,阅读其中的有关典、部,了解其大致沿革,然后再由该书中注明的出处,寻检相关书籍,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永乐大典》

因而,它不但可以作为专史资料汇编使用,而且可以作为治学的向导,起着资料索引的作用。再次,《古今图书集成》在辑佚和校勘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集成》成书较《永乐大典》晚了近三个世纪,因而未被《大典》收录的有明一代和清初的不少佚书赖此得以保存如明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学界周知的古典科技名著,但清朝中叶以后,此书隐而不闻,以至《四库全书》及《揅经室集皆未收录。近代以后,该书始由本翻刻本稗贩回来。但日本翻刻本不仅误字很多,且图画粗劣,已失宋氏之真。学者陶湘因思及《集成》书曾有引用,遂据该书所载,临摹重印,使《天工开物》得复旧观。

解放后,明崇祯十年(1637年)原刻本《天工开物》已由北图访得,此书再也不算是佚书。但将原刻本和后出的《集成》本、日本营生堂翻刻本相比较,《集成》本更近于原刻本。除此而外,还有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生前曾著有《农遗杂疏》书,其中收有《甘疏》、《芜菁疏》等农学专著数种。此书清初尚存,分见于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和《明史

艺文志》。但后来该书失传,迄今尚无发现,而在《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卷五十四里,却载有徐氏的《甘槠疏序》,使读者由此可以窥见《农遗杂疏》一书的一半。不仅如此,该书对辑录明初以前的一些已佚著作和文章也有它的作用。

如嘉、道年间著名学者张金吾曾至吴兴鲍氏知不足斋,借读朝廷颁赐的《古今图书集成》,先后从中发掘出金代遗文多篇,并将之录入《金文最》一书。此外,该书成于清初,所录各书内容由于使用了较早的版本而多存古籍原貌,而没有像乾隆中修书时因忌讳多端而对古籍律加改窜的情况。因此,在校勘此后流行的一些古籍时,《古今图书集成》一书也有重要的作用。《古今图书集成》虽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一是作者未阅

“秘府之藏”,因而并未将清初传世之书悉行收录。试将该书和《永乐大典》相比较,该书成书虽晚三个世纪,但其份量,尚不及《大典》之半。这便说明,《永乐大典》中半数以上的书籍内容未被《古今图书集成》收录,这不能不说是该书编修中的一个严重缺陷。

《古今图书集成》

在《大典》未供之前,两书同行于世,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可使学者得知古往今来全部著述的概貌。而在《大典》散佚之后,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书籍也随之亡佚,不能不因当时编修此书时虽有可能但却没有使用《永乐大典》中的材料而感到极度惋惜。二是由于该书正式编修时间较短,又系由陈梦雷一人主持,所雇书手在抄录有关篇章、段落时,脱漏、错误之处不少,而陈梦雷本人也未覆核改订原稿便被夺走并仓促刊印成书。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为现存类书中一部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也最完整的类书。康熙皇帝编修群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康熙皇帝编修的典籍,虽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但是由于阶级局限和个人识见局限,却没有编修过话本小说、充满反清色彩的诗文以及治河之书等。康熙皇帝编修群籍,一方面是为了标榜其稽古右文,更主要的却是要借此达到统一人们思想、现固封建统治。因而,在编修成的群籍中,程朱理学之书占有了很大份量,其他经部、子部史部、集部之书也无不贯穿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同时,对于流行于社会下层的民间文学和话本小说,对于反对清朝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统治的

“明季未造野史”和“国初伪妄诗文”,康熙皇帝不但不予编修刊印,反而严厉禁毁。在位期间,他两次下令査禁“坊肆小说淫辞”,数兴文字狱以镇压著、刻带有反清色彩诗文的人。对于治河之书,康熙年间曾屡有人要求编修。

江南文澜等三阁因收藏有此书而招致学者藏家接踵前往借抄,清人张月霄编《金文最》一书即从《集成》中辑得不少佚篇。太平天国的儒将翼王石达开也曾缴获《集成》一部,从此爱不释手,必随军携带,不时检读。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集成》已价至一万两银。在现代,《集成》仍显示出其独具的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众。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

总之,该著作是一部古籍的分类百科全书,也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影响深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