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悟人生之奥秘
——读红楼梦有感
学生:许烁欢
老师:彭 婷
学校:揭东区第二中学
翻开《红楼梦》,便觉时间在书页中倒流,回到清朝。在书中,人生悲喜如同幻渺,古往今来也不过“一梦”。《红楼梦》带我了解人世间,也许人间的悲欢真的并不相通,有人会为生活而忧愁,有人因礼教而苦恼,有时也会因儿女之情而郁闷。人生一晃而过,霎那之间,转瞬即逝。
初读:满纸荒唐言
在初印象中,林黛玉是尖酸刻薄的,会因一些小事而吃醋,薛宝钗是温柔大方的,能够照顾周全不计小事。照此看来,当然是薛宝钗好,可为何,贾宝玉偏偏喜欢林黛玉呢?全文中,大观园是贾宝玉及众多姑娘的乐园,他们在其中作诗﹑聚会﹑玩耍,仿佛这就是天堂。
在这其中,即使是天堂,也有些让人伤感。我曾怨诽过金钏因被宝玉调戏被赶而投井自杀,曾惋惜过晴雯被赶导致生病而亡,也曾无奈过妙玉被掳走而生死不明,但这些仍让我感受到作者言语间那些不符合当时礼教的荒唐,不符合现实的理想。
通过贾宝玉和甄宝玉两者的对比,他们完美地诠释了作者的“真作假时真亦假”,他们都不喜读书,都喜与女儿家打交道,且他们都生于极富贵之家。但他们的结局却是截然相反,甄宝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贾宝玉斩断红尘,选择了出家。这样的结局并不是极好的,但也印证了贾宝玉对林黛玉说的话:“如果你死了,我便去做和尚。”初读《红楼梦》,也许会觉得这很荒谬,却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混乱﹑荒唐。
再读:一把辛酸泪
再次翻开《红楼梦》,我发现了一些细节,一些独特又重要的细节。林黛玉会因宝玉与其他姐妹玩耍而吃醋生气,但却会作诗且作得极好;薛宝钗也有不足,她会通过诬陷黛玉而保全自己,会利用黛玉的信任伤害她,就此看来,好似是林黛玉较好,但好像并不完整。正如普遍流行小说一样,好人全是优点,坏人全都是缺点。
大观园在印象中是美好的,但里面仍然存在争吵﹑告密﹑驱逐和抄检。金钏是因为自己的恐惧自杀,晴雯是因为自己太招摇而被赶,妙玉是因为自己太美却又孤高自傲才导致被掳而无人问津,但这些都说出了作者的心声:辛酸。
贾宝玉和甄宝玉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只是不喜欢那些所谓的书。他们都极聪慧,诗赋更是优秀,但这使得他们的结果更显悲伤,一个走上了自己不喜欢的道路,一个为了反抗选择出家。他们虽然进行了反抗,但还是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林黛玉和贾宝玉也被迫分开,两个极优秀的人一个死一个出家,更是感到辛酸。宝玉迎娶的花轿与黛玉埋葬的灵车一进一出,是何等的令人悲伤。而导致这样的,是那该死的封建礼教,是那可恶的守旧思想,是那令人鄙夷的金玉良缘。也难怪曹雪芹先生会因此感到悲伤了。
三读:谁解其中味
隔过一段时间,第三次翻开《红楼梦》,却在里面深刻理解了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黛玉会对事对人小心眼,极孤傲,但她也是一个极具诗赋才能的才女;宝钗虽心思多,但她也能在困难中坚强,甚至保护他人。她俩一比较,两者皆不相上下,但黛玉是与宝玉更加契合的伙伴,是宝玉从小到大的知己。因此,宝玉更喜欢黛玉是无可厚非的。
金钏虽无辜却也有不可推卸之处;晴雯虽招摇但也是因人告密;妙玉虽自视清高,但也喜欢上了宝玉。宝玉并不完美,他会惹人生气,也会讨人开心。他们在曹雪芹的笔下,被注入了灵魂。他们就像真实的人,会哭会笑,有优点又有缺点。
这些都需要读者去仔细揣摩,也难怪作者说:“谁解其中味”了。毕竟这其中,有酸﹑有辛﹑有甜﹑有苦。黛玉葬花,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木石前盟”就这样败给了“金玉良缘”。贾宝玉也因悟透人生选择出家。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解“其中味”吧。
在大观园的欢声笑语中,我看到了黛玉孤傲却又善良的待人处事,看到了宝玉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也看到了薛宝钗温婉贤淑的处事风范。已经被折皱的纸张诉说着各个沧桑的故事,描绘着人间的美与丑。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红楼梦》是不可或缺的瑰宝,带我们走近清朝的人世间,感悟人生之奥秘。
统编语文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的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