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夏日读行|龚学敏:长征,那条叫作红军的崭新河流

编者按

阅读是精神的行走,行走是另一种阅读。

盛夏,不管是居家的一杯茶、几缕风,还是旅行中的几处山水、一两人家,阅读,可以让你与作者一起神游,也可以让你更沉浸在旅途。

为此,我们邀请莫言、阿来、比尔·波特、李娟、罗伟章、龚学敏、胡成……他们笔下的文学,经由途经的地理,构成我们这个夏日的一次读行。

崭新河流

那条叫作红军的

长征

“从广场上出发的目的,是想抵达一个更大的广场

从山峰上出发的目的,是要抵达一座更高的山峰”

这是诗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所创作长诗《长征》第一篇章中的一小节。

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游历诗”的传统。1995年2月26日至4月18日,时年30岁的龚学敏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后,创作出2500多行长诗。他形容最初的冲动来源于读到美国作家里森·索尔兹伯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书中的一句话,“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注意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从那之后的27年间,龚学敏也多次踏入曾走过的地方。他用“神秘”一词来形容长征。

长征之路中有哪些特殊之地?为何如此多人心向往之?不妨带着龚学敏的《长征》去那条“神秘”之路走一走。

一•红井

“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是红军长征的起点瑞金流传的一首民谣。当年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了一口直径1.07米、深6米的水井,解决了瑞金沙洲坝村民的饮水问题。这就是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也是龚学敏到达的第一站瑞金的红井。

位于瑞金沙洲坝的红井,图据IC photo

从瑞金城区往东行约5公里,一颗巨大的红五星横跨在公路上方,再往前便是“共和国摇篮旅游区”。这里既是一个革命旧址群,也是一个古朴的村落。村内古樟荫蔽,粉墙黛瓦传递出百年沧桑。进入景区,沿着鹅卵石小路一路深入,很快就能看到红井。

如今,红井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井口旁立着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让前往的人们不忘饮水思源。

所有珍珠的光芒,被留在中国江西那口用红字作为名称的水井深处。把所有的足迹摊在手心,抚遍之后,唯一带走的只是尚存种子的黄金和那双锻打成的草鞋。还有,用黑夜敲响的黄金们极度悲壮之中,濒临窒息的民谣,重新长高的调子。龚学敏用一句句诗歌表达着,但红井依然浸润着人们的心田。

二•雪山

在成都,驱车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看到雪山,这在全国的大城市里,是独一无二的。

沿着公路,从映秀往四姑娘山方向行进,这里,巴郎山隧道已经打通,但依然有很多人选择老路,去翻越海拔4480多米的垭口。因为在这条老路上能看到更多风景,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赏彩林、冬季看雪……但显然,当年红军不是来看风景的。

“红军在翻越雪山草地时,称得上最艰难的路程。”龚学敏的这一观点,和周军不谋而合。

1999年以来,军史研究学者周军多次沿着红军在四川境内的长征路线行走,最终用脚“写”出了《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等多本长征主题的书籍。通过实地考察,周军发现,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共72座。

红军翻越最高的雪山是红二军团翻越的藏巴拉山,垭口海拔4903米,位于巴塘县境内。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垭口海拔4097米,位于茂县与松潘县之间。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是红四方面军翻越的沃日卡,垭口海拔4290米,位于阿坝县。

巴朗山垭口,图据图虫创意

谈及翻越雪山,周军在考察路线时充满了疑问。他看到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其实来源只有一个伍云甫日记,这条路线上只有他留有日记,他说在阿坝县的沙湾(今垮沙乡沙湾村)后翻了一座高山到了安坝(今茸安乡)。周军看地图觉得很奇怪,这里有山沟啊,可以走沟过去,为什么要翻山呢?去了当地才发现,那里现在都不通公路,没法走沟过去,如果不翻山的话要绕80多公里路,所以只有翻山。这座山,当地人叫它沃日卡。爬上这座山,在垭口测了海拔高度——4290米,是1936年7月18日翻的。这看起来虽是一个孤证,但有一个约束条件,两地之间没有其他的路,要去只有翻这座雪山,有了这个约束条件,这座红军翻越的雪山就可以确认了。

三•草地

向川西走,能到达松潘草地。而穿越松潘草地,是当时红军北上唯一选择。松潘草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面积15200平方公里,草地上气候恶劣,时而风雪,时而冰雹,天气变幻莫测,凶险无比。那时,红军到了高原后,气候不能适应,语言交流不通,地里没有农作物生长,一切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松潘草地,图据图虫创意

其实,在红军长征的路程中,树立过无数的碑,但只有在松潘县元宝山顶才设立有红军长征纪念总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为何总碑会在此地?因为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翻越过长征中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艰苦的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在松潘的行军路线图,是一条突破困难、冲向胜利的前行之路,更是一条铸满丰碑的光荣之路。

龚学敏在诗中写道——

进入松潘潜伏着阳光的草地/从沼泽的白骨中开放的花朵,依然是一片白骨的/沼泽。并且,诱惑自由漂浮的蕊/走出草地的人,是没有脚印的人/掉进沼泽的白刃,是刀最锋利的反面/黑色的刃。

不过,如今松潘草地已经被开发出来。除了保留原来红军足迹的草原之外,还发展了很多旅游景点,如松潘县的很多原始森林有很多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梅花鹿等都能在这里看到。而高原上还生长着许多珍贵的药草,这种旅游经济和种植药草可以提高当地人收入。

当地许多景观包括扎嘎瀑布、二道海、丹云峡,以及雪宝顶、大草原等众多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被称之为"人间的瑶池,梦中的天堂",往日的死地,如今繁花似锦,游客络绎不绝。

《长 征》

龚学敏/四川文艺出版社

《长征》是四川诗人龚学敏创作的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作者围绕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以红军长征行进路线为叙事线索,塑造了“一条叫作红军的河流”的主体意象,以及红绸铜号、寒鸦、红星八角帽、竹斗笠、黄金草鞋等意象群落,勾勒出一幅体现人类精神、英雄气概、自由理想、向上生命力的史诗画卷,是一部纪念红军长征的上佳之作,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从诗歌艺术上看,这部作品是对传统政治抒情诗的“变调”,它用一种更文学性、更个人化、更具现代主义色彩的表达方式,提升了政治抒情诗的文学品格。

读 行 书 单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1984年,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征路。数年前,一本《红星照耀中国》让他对长征这段光辉历史充满向往。数年后,索尔兹伯里受邀重走长征路,激动不已,虽已年近耋耄,却坚持踏上这趟英雄的征程,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访、考证……终于38万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付梓,轰动一时。

为了全景式再现长征,索尔兹伯里采访了100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包括军事干部、普通战士、中途受伤未能完成长征的人等,每到省会城市,都会见专家、老红军战士,还有接待过红军的居民,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和细节。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意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使中国朝无人能及的方向前进。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

周军/四川人民出版社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系《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行军路线详考》系列之一,其通过对红军长征过雪上行军路线的全面实地踏勘,并依据相关文献,第1次相当清晣、完整、准确地对红军三大主力翻越4000米以上雪山的路线、地名和地理信息进行了一一确认,复原了迄今为止*完整、详细、准确的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这是一部红军长征历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填补了红军长征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史提供了珍贵而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研究性。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

周军/四川人民出版社

该书系《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的姊妹篇,是对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进行全面踏勘后,结合红军长征文献(电报、回忆录、日记等)予以辨析和复原后的实地考察报告,其填补了长征史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研究性。

《四川在上》

龚学敏/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在上》体例上是以四川各地州市的抒写内容为板块精心排列,内容上是诗人在各地云游时所创作,因而这些内容既有着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质的意蕴,又蒸腾着现实的热浪,而对于四川这样深藏历史底蕴与诗学传统的地域来说,这种抒写所构成的历史与现实彼此撕扯与相互勾兑的思考与美学的景观,自然是我言说的一个重要的场域与基点。

龚学敏的诗歌书写总是以独树一帜的美学追求卓尔于世。他的《四川在上》充盈着中国山水诗人格理想与世俗道德的斑斓交结:奇诡的意象、大开大阖的诗性图景、凸突的迥于逻辑的哲思。可以说巴山蜀水千百年来的美学内涵,正被龚学敏赋予新的意义,《四川在上》是一本神话照进现实、风月小我与赤子情怀共舞的奇特之书。值得精读和细品。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编辑 苏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