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给岁月以文明 给时光以生命

原标题:给岁月以文明 给时光以生命

万物的兴盛荣枯,皆在于脚下的土壤。钢筋水泥铺就的大地,难以供文化诗意地栖息。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在今天,无论研墨润笔,或者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中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文字,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过去靠手写,现在靠键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书写成了一种奢侈,提笔忘字,其实是一种必然。

大环境难以改变,但有的东西必须拯救。失去了书法,不仅仅是失去了手写文字的能力,我们失去的是“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的执着,失去了“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洒脱,失去的是五千年的沉淀,是多少文明自愧弗如的传代之宝!

“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井颓垣”,莫说书法,许多灿烂一时的传统文化都和书法一样,都需要拯救,需要我们为过去的时光添上温度。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非遗的项目启动了,各式各样的地方博物馆修起来了,网上呼唤文化的声音也多了,但是就这样,便足够了吗?

不,绝不是。令文化窒息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的缺乏,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浮躁的空气。

我们怀念的,不是文化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魂灵。“形者,气之所聚”,没有暮春之初那曲水流觞的浪漫,哪来千古梦绕魂牵的《兰亭集序》?没有那海纳百川的包容的笑,哪来唐代各类狂才肆意挥洒?与其执于文化的形式,为什么不去一窥它活泼的魂灵,去看那生养它塑造它的环境?那些博物馆,说好听点是存放文物,说难听点,是文化稍体面一点的坟墓。

让我们慢下来,朋友们,别再喊口号了。安静下来,在夜深人静时,临一笺小字;在淡然闲适时,品一首小令;在一片静穆中,体会那份“千秋一寸心”,浮躁的空气难以改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跟着浮躁。我们可以静下来,于无声处感受千古的素心。

用干净的魂灵,给岁月以文明;用虔诚的素心,给时光以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