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只要达到真我境界,就能通晓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真理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半夏朗读音频

知性,也就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积累,在后天掌握知识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验证,大多可归于事实判断,是相对统一的。而感性、本能、灵魂和真我都属于价值判断。其中“真我”属于最高层级的价值判断,进入到了佛家讲的“开悟”阶段。

对于“真我”,稻盛是这样解读的:“所谓真我,是形成心灵核心的‘芯’,是‘真的意识’。佛教称之为‘智慧’。一旦达到真我境界,‘就能通晓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真理’。真我‘就是宇宙的睿智本身,就是万物的真理,一切事物的本质。这样的真我存在于我们心灵的正中央,它充满着爱、真诚以及和谐,兼备真、善、美’。”

稻盛说:“所谓磨炼心志,就是从心的外侧向着内侧,像研磨镜片一样,一层层磨掉位于真我外侧的障碍。首先磨去最外层的知性到达感性,感性磨去之后到达本能,再磨掉本能……到最后真我完全展露,这种从外向内彻底的心灵磨炼就是修行。所谓开悟,就是指磨炼心志到达真我的状态。然而,普通人最后也到不了开悟的境地,凡人磨炼心志要达到真我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幽怨地说:“只要我们不脱离肉体,我们的灵魂就会被不完美的肉体所玷污,我们就会迷失在对真理的追求中。”

看来,作为人,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有办法解决吗?稻盛的方法是:运用理性和良心来抑制感性和本能,努力去控制它们,也是一种有效的接近真我的路径。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稻盛和夫也曾为“到底以什么作为判断的基准”而苦恼不已:“只是觉得仅仅依靠出自‘本能’的损益算计,或仅凭‘感觉’‘感情’,乃至‘理性’来判断事物、做出决定仍是不够的。最终必须以藏在‘灵魂’深处的‘是非对错、好坏善恶’作为判断基准。这就是原则,是从小父母、老师教导过我的最朴实的道理。

想明白怎样做出判断后,从此,我不拿‘赚还是亏’做基准,也不拿‘赚钱多或少’做基准,而是用‘作为人,何谓正确?’也就是‘利他’这一原则作判断基准,从这一点出发去经营企业、去应对和解决一切问题。”

无独有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过类似的观点。20世纪 60 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校报的一名学生记者去采访爱因斯坦。这个年轻人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您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爱因斯坦回答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这个年轻人追问:“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

爱因斯坦说:“这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他会把人隔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用尽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连接,去做那些能把人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

爱因斯坦这个回答于次日刊登了出来,影响了很多人。

稻盛和夫说:“人的心中,存在‘慈悲’和‘爱’这样的‘善心’,同时,也存在着为欲所迷、只顾自己的‘恶心’,善恶在我们心中同居。抑恶扬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这样,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价值判断归根结底又可分为“利他”和“利己”两类。

什么是人格?人格=利他/利己

在稻盛看来,利他和利己的比例即人格。稻盛和夫是人不是神,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在判断事物前,坚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样一个问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中,不断提高“利他”、减少“利己”比例的过程,最终锤炼出了“心纯见真”的本领。

经由不断的事上磨炼,稻盛说:“我意识到,或许正是在思考时摒除自我,这才使得我总是可以保持宽广的视野。当我们凡事都不离‘自我’时,就会把自身封闭进一个非常狭隘的世界。反之,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我’,那么我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就会自然地发生改变。我的感觉是,超越‘自我’反而能够获益,而一旦执着于‘自我’,则必会迷失在世界当中。”

“学会用最基本的道理来判断最复杂的事物。”——这既是稻盛和夫的肺腑之言,更是他身体力行的不懈修炼。

本文摘自 《为心赋能:稻盛和夫的核心密码》

以畅销550万《活法》《心法》《京瓷哲学》

作者稻盛和夫的阿米巴赋能企业,助力实现高收益

内容简介:在这个量子主导的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本书从科学角度切入,围绕稻盛和夫创立两家世界500强和拯救日航的实践来展开论述稻盛经营学,用量子思维来更好地理解“为心赋能”的内涵,从而找准激发人心的途径与方法。

*声明:本书版权属于东方出版社,未经授权违者必究!转载请联系微信号:huofa2021。

点击“阅读原文”,读更多经典好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