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地藏经》修学笔记丨这样做,就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地藏菩萨救护

导 语

《地藏菩萨本愿经》,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叙说释迦佛涅槃前,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当时在场大众中,地藏菩萨前来听法。释迦佛便为大众开示地藏菩萨的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读诵此经可以获得不可思议利益,消灭无量罪业。

同时,这部经典文辞优美,故事譬喻丰富,通俗易懂,尤其是地狱名号品,为大家展现了生动的地狱怖愄之景,同时,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大愿,又让人生起无比的崇敬,故能够在中国广为流传。

【经文】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 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关键词【转复尪瘵

尪[wāng]:指的是腿部骨骼弯曲残疾,跛。瘵[zhài],多指痨病。 “转复尪瘵”意思是非常的虚弱,没有气力了。

经文从这里开始,给出了一系列实修方法,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种种病痛、怖愄之时,能够有能力去面对,同时求地藏菩萨加持和守护。

比如“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这是供养除病之法。

再如:“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这是正是提出的念佛方法。

这些方法,只要增强信心,便能“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不堕恶道,已经是地藏菩萨在此世界给我们最好保障。同时,后面经文也说,生者为逝者祈福,“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可以看出, 冥阳两利,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 平时多念经、念佛,增强信念,关键时刻,祈求加持,便能得到地藏菩萨救护。

【经文】

世尊,习恶众生,从 纤毫间,便至无量。

关键词【纤毫

纤毫,指的是极其细微。 微小不值一提的小恶,往往如决堤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恶恐人知,必为大恶。

【经文】

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 无解脱时

关键词【无解脱时

解脱,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超脱迷苦境地。佛教以超度迷之世界(三界)、涅槃成佛为基本价值主张,所以解脱又称为度脱, 这种断绝生死造作,不再拘于业报轮回的解脱,是非常高级的身心追求。

小的解脱,放在现实生活当下,只要我们能摆脱世俗任何一种束缚,在身心上感到自由,都可以称为解脱。

解脱,在解脱道修行中也有种种分类,比如:

1、有为解脱(指阿罗汉得解脱者,能明白了解心之作用,断除执着,即胜解;

2、无为解脱(涅槃)比如:①性净解脱(指众生本具清净本性);②障尽解脱(断烦恼而得解脱)。再如:①心解脱(指心离贪爱);②慧解脱(智慧观照,远离无明)。

此处经文说,还有一些众生,业障深重,永处地狱。 这些众生,看似永远没有解脱的可能性,但地藏菩萨仍然在百千劫之中,倾尽全力给予其出离的可能。

【经文】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 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关键词【恶病横病

佛教的恶病,最初指的是佛住世时,毗舍离国所流行之五种大恶病,即:两眼赤如血,两耳出脓,鼻中流血,舌噤无声,所食之物变为粗涩。横病指的是现世遭意外灾祸死亡,共有九种,即: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毒药咒咀,饥渴所困。

《药师经》中也有通过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能够免除九种横死。这里地藏菩萨一样具有帮助众生远离一切恶病横病的力量。所以, 不论对哪一尊菩萨有信心,都需要多念其名号,求得感应和加持。佛号,就是弱小的我们为自己建立的天然保护屏障。

【经文】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 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关键词【一弹指顷

一弹指,即弹指一次所需的时间,佛经中普遍用来形容极其短暂的一瞬间。《俱舍论》卷十二提出,一弹指有六十五刹那。《大安般守意经》序中讲,一弹指之间,众生心有九百六十转。《戒疏》卷二载,众生二十念(念头)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可见, 一弹指已经很快,但众生心念(妄想)之强大,一弹指之间竟然已经百转千回,造作无数了。这就是我们刚强罪重的地方。

反之,一弹指之间的发心,也能成就无量功德。经文中要表达的含义有两层: 第一,众生发心的可贵,能够变成无上的希望;第二,听到地藏菩萨名,当即就能发心的众生,是大福报、大智慧之人。如同《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载:“若复有人于一弹指顷,能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者,其所得福,倍胜于前。”

(未完待续)

撰稿 | 妙元

摄影 | 熙全 光耀 浩子等

责编 | 明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