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画谱》宫廷所藏绘画作品之五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推荐理由

北宋《宣和画谱》宫廷所藏绘画作品

五代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

五段场景巧妙衔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以故宫博物院收藏《韩熙载夜宴图》为底本影印

藏本介绍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一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时期宫廷画家顾闳中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瑰宝之一。其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典型的长卷式工笔重彩人物画。《宣和画谱》记载《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受李煜派遣深夜探访韩熙载的住处,窥伺其夜宴的状况而创作的。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二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三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四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以善绘人物画著称,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五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六

韩熙载,南唐中书舍人,出身北方豪族,少时衣食无忧,但后来家道中落,国破家亡,避难来到南唐。因李后主对北方遗民存有戒心,所以韩熙载在南唐一直不受重用,空有报国之情。后因南唐政府腐败,缺兵少将,李后主没有办法,欲命韩熙载为宰相,而韩熙载见政府无能,大势已去,不愿出来做官接受这个烂摊子,怕落个千古笑谈,所以终日声色犬马不问政事,每晚与宾客、学生纵情歌舞。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七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八

《韩熙载夜宴图》共描绘了46位人,历史上大多确有其人,都是那一时期的社会名流。作品以韩熙载为中心,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场景。这五个场景互为呼应,既能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九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

第一二段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两个环节。第一段“听乐”,描写韩熙载及宾客们宴饮,并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琵琶演奏的情景,场面宏大、人物最多,共12人。韩熙载与身穿大红官袍的新科状元郎粲并肩坐于榻上,眼神凝集于演奏者琵琶女身上,其他人物也同样如此,眼神聚焦于一处。对如此众多的人物及场景的刻画,作者紧紧抓住一个“听”字,通过对每个人物“目光”的刻画与暗示,统一到“听演奏”这个中心上来。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一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二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三

第二段“观舞”,视觉焦点集中在韩熙载的宠伎王屋山翩翩起舞的背影上。她正在表演当时最流行的“六幺”软舞。画中韩熙载脱去外衣、挽起衣袖亲自敲击羯鼓助兴,其他三人在旁边击掌、敲竹击应和着。本段还出现了韩熙载的密友德明和尚,在这男女杂糅的声色里,他避而不敢直视舞者,尴尬地拱手背立,但又情不自禁侧耳静听这动人的舞乐,这很符合僧人这个特殊人物此时此地的特定神情。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四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五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六

第三段巧妙地以烛火暗示了晚宴的时间,盘中水果点明了时令季节。第四段“清吹”描写五女并排坐在一起吹奏横笛竖箫,人物排布疏密得当、错落有致。韩熙载身着便服盘膝坐在高背椅上,手持方扇悠然赏乐。此段与第一段都是“赏乐”,但第一段是多人“听”,一人“弹”,这一段是集体“奏”,一人“听”,情节上避免了重复。第五段为“散宴”,描写宴会结束人们陆续离去,韩熙载握着鼓棰站在门口,挥手示别。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七

宋书房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十八

《韩熙载夜宴图》全卷构思精密,繁简有度,交织着热烈与冷清、缠绵与沉郁的氛围,五个段落之间,巧妙衔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运用了传统叙事手法作画,随着情节的变化分成几段,以屏风、茶几为间隔,韩熙载在每段当中都重复出现。它巧妙地将时间引入到画面建构之中,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同时,《韩熙载夜宴图》也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与高超的绘画技艺,图中骨法用笔的线条工细灵动,精确流畅,富于层次感,极具表现力,设色工整细腻、丰富和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