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苹果能够联想到许多人物,比如白雪公主、比如亚当夏娃、比如牛顿、比如乔布斯、比如筷子兄弟,还有一个人也许不被大家熟悉,那就是保罗·塞尚。
我很喜欢塞尚的画,但又很难说出具体的原因。这里借用木心先生对塞尚的一句评语,“塞尚,晴。”作为开篇,来近距离感受一番塞尚的艺术世界。
1. 为苹果代言的男人
保罗·塞尚(1839 - 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现代艺术之父”。他一生当中画过 270 多幅静物画,其中一大半都是水果,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苹果。
他的名言是:“用一只苹果,我就能让巴黎震惊。”口气很大是不是?可是实际上他确实挺厉害,他通过苹果的描绘,展现出对静物体量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创了思路,也就是第一个把苹果画出 3D 的效果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赛尚与苹果的全部情缘。如果把绘画放在第一位,那么在塞尚生命中第二位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爱情。
作为塞尚的模特、塞尚孩子的妈(直到孩子六岁,依然没有名分)曾抱怨过,“你看我像看一个死人,你爱的是画上的人,你给她涂胭脂时,眼睛里有光,你给她头发涂上金色,这让你兴奋,你让我觉得自己羞耻。”
他的前女友说过,“你永远不能让一个女人幸福,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不再爱你。”
就连他自己也说过,“背叛的爱情可以原谅,而友谊就没那么容易。”是的,除了绘画,塞尚最最在乎的就是友情。
2. 缘于苹果的友谊
塞尚说这句话的对象,是他相爱相杀的朋友,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爱弥尔·左拉(1840-1902)。他们的友谊正是缘于苹果。
1852 年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银行家的儿子赛尚在一场校园群架中,保护了一个单亲借读生 左拉。隔日, 左拉抱着一篮子苹果上门感谢塞尚。
于是少年间的友情便在普罗旺斯的阳光、清风、山林、河川中生长。他们一起打猎、一起冒险、一起探讨梦想、一起分享隐私。他们如此亲密,甚至被人称为连体儿。
他们更彼此欣赏,塞尚欣赏 左拉的文学才华,称他为“诗人”; 左拉最早发现了塞尚的绘画天赋,称他为“早产的精灵”。
3. 巴黎的邀约
1860 年 20 岁的 左拉,在巴黎一边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打工苦苦维持生计;一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伴,追逐着艺术梦想。
他写信给艾克斯的朋友塞尚:“最近我做了个梦,我写了一本美妙绝伦的书,你为它做的插图,美妙的版画,印着我们金光闪闪的名字,象征天才版的兄弟情谊,永世不分开。”
对巴黎艺术氛围的希望、对朋友热情邀约的回应,让塞尚不顾父亲反对,奔向巴黎,那里有他的艺术、梦想和友情。
4. 巴黎并非天堂
然而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美好。巴黎小酒吧里年轻的艺术追求者们(包括莫奈、雷诺阿联等人)探讨着现实与前途、生计与梦想。临摹是年轻画师们生活保障和选择画派的通途,然而塞尚却对此嗤之以鼻。而他貌似滥用色彩、用力过猛的画风,被印象派所嗤笑。
与外界的格格不入,让塞尚终日在屋子里埋头绘画。直到 1862 年塞尚的父亲切断了生活费,加之 1863 年塞尚的作品被“官方沙龙”拒绝,好友 左拉与塞尚女朋友加蓓儿走到一起,这接连的打击让他决定回到艾克斯。
5. 返回艾克斯
回到艾克斯,塞尚整日沿着少年时代走过的山林、河川,一路取景写生。不变的风景时时提醒着往日美好时光。些许隔阂和距离,挡不住两个朋友之间的思念,他们通过书信倾诉着鼓励与支持、艺术与理想。
书信:“亲爱的保罗,我专心为你写这几页信,我知道你会全心全意读完,明天还会更加爱我。我们的友谊不适于巴黎,也许它需要普罗旺斯的阳光来存活。
你来信说有时会扔下画笔,因为画面不遂你愿。气馁时,笔也不从我手中滑落…保罗,你是我整个少年,你在我的每个喜悦里,也在我每个悲伤里… ...设想我们又再次与世隔绝,老朋友还是会心灵相通。请你鼓起勇气,再次握紧你的画笔,任想象翱翔,我对你有信心。—— 左拉”
书信:“爱弥尔·左拉,你知道,所有在室内即画室里完成的画,都无法与室外完成的作品比美。当你画出户外的那些景色时,人物与大地间的对比会令人吃惊,内景也会显得格外美丽。每当我见到美的事物,就下决心非在户外画下来不可。——保罗·塞尚”
6. 再入巴黎
1867 年,保罗·塞尚再次带着画作来到巴黎,参加官方沙龙。此时塞尚的画试图用大片的色块来突出轮廓,但与当时推崇之画风严谨、细腻的新古典画派、逐渐兴起之追逐光影美感的印象画派所背驰,塞尚被批评说只喜欢脏兮兮的画。
此时左拉的《娜娜》已经取得了成功, 左拉以帝国即将在普法战争中崩溃为背景,借娜娜一生的兴衰,刻画第二帝国腐化堕落的社会。
两个朋友在游船上,推心置腹的发表对艺术的见解。 左拉希望塞尚摒弃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画风,融入主流画派。塞尚反驳 左拉,不懂绘画回归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和灵魂,并指责 左拉的作品看似批评,实则越来越迎合资产阶级口味。
两个人都为彼此不懂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懊恼。
7. 艾克斯的重逢
1870 年,为了逃避征兵(普法战争),塞尚携爱人玛丽·奥尔唐丝·富盖隐居艾斯克。同年, 左拉和爱人加蓓儿,也为躲避巴黎动荡来到艾斯克。
那是一次美好又短暂的重逢,他们像少年时代一样一起踏过山林,坐在山顶亲密地倾诉,塞尚为 左拉在林中画肖像。
但是此时的 左拉已经积极的投入政治之中,时局的变化牵动着 左拉的政治神经。当在报纸上看到巴黎暴动, 左拉将妻子和母亲留下,果断只身返回巴黎,投入运动。
8. 巴黎的困顿
因为父亲对塞尚绘画和爱人的不满,塞尚选择在巴黎继续绘画生涯。在此期间, 左拉会帮助塞尚的母亲,带些钱给塞尚,以填补塞尚一家的困顿。
大约 1877 年,同一时期的画家马奈、莫奈、小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等人都入选了沙龙, 左拉的《小酒馆》销量也非常理想。只有塞尚依然坚持着自己才懂的艺术追求。
9. 巴黎梅塘的冲突
1880 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位爱国作家:保尔·阿莱克西、昂利·塞阿、莱昂·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创作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完成(包括莫泊桑《羊脂球》)。
塞尚也参加了他们的聚会。塞尚对 左拉看好马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刻薄、不体面,让在座的作家们难堪。
塞尚故意激怒 左拉的行为,是出于打击 左拉降尊纡贵的礼节。塞尚在 左拉这里已经感觉不到朋友的亲密了。而 左拉当众评论塞尚绘画作品的失败,也寒了塞尚的心。
10. 惹火的《杰作》
1886 年, 左拉的《杰作》问世,这部书中的人物克洛德·兰蒂尔,事实上是以塞尚为原型的。 左拉引证塞尚的生活痕迹,来描写克洛德·兰蒂尔作为无艺术能力者的可怕心理,和异常精神下对梦想的畸形追求。
触怒塞尚的,不是 左拉对克洛德形象的塑造与命运的安排,而是左拉,塞尚最好朋友,终究不懂他努力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他恨他在朋友眼中是个失败者、无能之辈的形象。
11. 朋友间的摊牌
1888 ,年收到《杰作》的保罗·塞尚再次到访梅塘,满腔怨气的塞尚指责 左拉将克洛德写成一个窝囊废、失败者、疯子、怪人,而这就是 左拉眼中自己。
左拉痛苦地坦言,他并不认为克洛德是失败者。在他眼中克洛德是个坚持艺术的理想主义者。而失败的人恰恰是他自己,他再写不出满意的作品,他无法直面艺术、直面生活,更没办法直面自己爱上了小自己 27 岁的女仆。
左拉抱怨塞尚不理解自己的内心,说他成不了艺术家的原因,就是铁石心肠。 左拉气愤塞尚不了解他的内心,塞尚气愤 左拉不懂得自己的追求,在沉默中两人再一次分别。
12. 相见不如怀念
塞尚继续终日在艾克斯的山林间作画。他坚持他绘画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画商弗拉尔对塞尚画的经营,让塞尚小有名气。
1899 年, 左拉带着让娜(曾经的女仆)和一双儿女来到艾克斯,接到信息的塞尚撇下画笔,像孩子一样从山林中赶来,却在人群中听到朋友对他“折翼天才”的评价,他难过的转身离开,“原来你依然不懂我”。不能相融的内心无法等到两个朋友的和解。
有人说,这是一段友谊始于苹果,终于人性。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两人不同的出身、境遇、渴望造就了分道扬镳的追逐。
爱弥尔.左拉,七岁丧父、吃尽苦头、赚多少吃多少、尝尽劳苦大众的生活、不被认可为法国人,他渴望公正、渴望成功、憎恶腐败的社会,这让他超越浪漫主义成就科学基础上的文学。
保罗·塞尚,从小被迫按照父亲的意志生活,他的想法只能通过反叛、斗争实现,他渴望自由、并将自由夯实为真实。虽然经历贫瘠的困顿,但那只是愤怒的父亲,打压他的手段,殷实的家底,不曾让他为金钱出卖艺术理想。
而他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和对社交虚伪的厌恶,使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甚至他画中的人物,也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他认为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是画面的和谐所在,他不断追求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
两个人的分歧是一个走向社会,一个人走向自然。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论两个人谁对谁错。
即使是两个人之间,也分不清楚是 左拉给予塞尚生活和信心上的支持重要,还是塞尚给予左拉对艺术执着和理想主义信念上的标杆高尚。说不清是塞尚对左拉铁石心肠的批评残酷,还是左拉对塞尚由衷的不欣赏让人心寒。
但至少他们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陪伴与支撑过。正如 左拉给塞尚的信中所说,你存在于我的每一个喜悦和每一个悲伤之中,这足以让彼此惦念与思念一生。
人终是有限的,艺术、信仰的坚持,必将牺牲许多难以割舍的东西,这需要极大的爱与坚定,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放弃与残忍。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