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新老糖丸儿们,大家好呀!我是副店长陈雨樵,这里是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如果你有点迷茫,觉得父母在自己小时候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让自己变得有点畏畏缩缩。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建立有效的边界感,有被冒犯到的时候忍气吞声,不小心冒犯到别人也是后知后觉,那么很推荐读一读这本《依赖症,再见!》。
1.共依赖是什么
上个世纪,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他们发现,除了酗酒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外,Ta们家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也不会很好。家人一般会普遍抱有一种救赎者的责任,觉得只要自己无微不至地照顾酗酒的人,那么对方就一定能够成功戒酒。但如果没有成功,就会将所有的错误全部归咎于自己,并且有可能会出现更为病态的现象。Ta们可能内心并不想让酗酒者成功戒酒,Ta们只是十分享受有人依赖自己的感觉。
享受自己帮助别人的感觉,喜欢别人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这就是共依赖典型的症状之一。共依赖症通俗地说,就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有着共依赖症的人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最重要的是,Ta们不管别人是否需要帮助,觉得别人就必须接受自己的关心。这种关心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给别人“忠告”,觉得别人务必如何如何,不然会怎样怎样。而Ta们通过让别人依赖自己,给别人并不怎么需要的帮助,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心理满足。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Ta们缺乏适宜的边界感,边界感是一种虽然看不见但的确存在的“力量场”。上面所描述的酗酒者家人的“拯救”,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一种类型,除了上面提到的“拯救”之外,还包括控制、讨好、依赖等等。
一个自己没有边界感的人,很难意识到别人的边界感。这会导致Ta们对别人的边界特别迟钝,经常会开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而我们只是觉得有被冒犯到。比如,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想要采用拥抱的方式;或者在公交地铁上,开很大声音的外放等等。Ta们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或者不便,只是一直在我行我素。
而且当Ta们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的时候,Ta们有可能会无限放大自己的形象,变得无比自尊自大。一直在侵犯着他人的边界,或者有可能无限缩小自己的形象,变得特别自卑,时不时被别人侵犯边界也不示意。作者认为,虽然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和别人交流,但是我们还是要建立其自己的安全领域。不让别人轻易侵犯我们的边界,自然也要尊重他人的边界。
2.共依赖的成因
作者认为导致我们长大之后缺乏边界感的主要原因,还是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从孩子天生的特质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所有人小时候都是宝贵的、脆弱的、不完美的、粘人的、需求多的等等。父母如何对待我们的这些特点,将影响着我们将来如何与他人相处。
作者认为,有些人之所以会成长为没有边界感的人,可能是因为,当Ta们还小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当Ta们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的时候,父母永远在指责,认为这都是Ta们的问题。我们都能理解,小孩子会特别容易做错事,比如打碎杯子、弄脏衣服等等。但有些家长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变得特别听话懂事,这样就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好烦恼的。
而这样的态度却会让孩子永远也体会不到自己内在的价值感,觉得自己总不如别人有用,觉得自己低人一等。Ta们自尊感的来源都是外在成就的大小,表现得好坏,而非自己本身。只有当Ta们考了很高的分数、拿了很多奖状、或者是穿着名牌等等,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作者认为,这种对孩子价值的忽视大多是因为父母不会承认并尊重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都是不完美的这个事实。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受到父母的责骂。父母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不完美是不正常的。对于父母的这些要求,一方面,孩子有可能会试着去满足和顺从父母的需求,努力成为一个听话的、完美的小大人。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会被父母不合理的要求压垮,拒绝合作,选择反抗,成为与父母要求相反的样子。
而很多不健康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在给孩子提出各种高要求的时候,并没有怎么顾及孩子的需求。他们有可能是完全忽视孩子的各种需求,当孩子有任何想法的时候,父母的态度一般都是冷漠,假装不存在图省事。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当向别人求助的时候只会感到特别羞耻和内疚,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回应别人的好意,自然就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3.自我修复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重铸边界感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底线。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就自然没办法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合理地设定边界。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身体上与心理上的承受限度是多少。比如,我们可以好好回想一下:在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对不适感和压力的忍耐程度如何,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底线的位置。
其次,就是勇敢地直接说出来,不要让双方彼此去猜对方的边界感到底在哪里。和有些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想要保持舒适的边界感,是不需要直接了当的说明的,这些朋友我们觉得相处起来就比较舒服合拍。相反,如果碰上那些与我们生活理念、行事风格和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明确而直接地表达出我们的边界在哪里了。比如当室友的、同事的一些生活工作习惯,有点侵犯到我们边界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委婉地提出来。很多时候周围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我们总是自己就先将自己给拒绝了,别人便完全没有机会了解我们的边界在哪里,以为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冒犯到我们。
最后就是可以从小处练习,可能我们平时总是妥协,不会拒绝Ta人,要我们突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亲人、朋友与同事做出这样的改变,实在压力太大。这里作者推荐我们可以从小处切入,循序渐进地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的,不是那么重要,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的关系入手练习,再渐渐地将边界感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从告诉那些你不熟但总打探你的工资和生活隐私的人开始,跟他们说:“这是我的隐私,我不想说。”
那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边界,不被过去束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下期见。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 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咨询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