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用影像传承民俗文化的精髓--摄影爱好者赵永云

原标题:用影像传承民俗文化的精髓--摄影爱好者赵永云

采访记者:李亚

摄影师 赵永云

个人简介:赵永云,网名“云南老乡”,自由职业者,旅游和摄影爱好者。80年代中期后,业余时间经常进入云南省等周边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和创作,记录百姓生活生产日常活动场景及人文风俗资料。

访与答

杂志:赵老师,您好,很高兴您和我们分享您的一些摄影心得,摄影是用眼睛去捕捉、用情感去构思、用心去感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我想了解您是如何定义您的摄影世界?

赵永云美学理论大师苏珊. 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认为,艺术表现中普遍认可的“有意味的形式”,实际上就是透过艺术作品呈现的“有表现力的形式”。因此,在民俗、人文、记实等题材摄影创作过程中,必须对现实生活进行合理的提炼升华,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其准确的记录把握与反映,这个过程,既要客观实际,又要有合适的取舍,用恰当的艺术形式,真实将整个事件美的瞬间过程,凝固定格为有形式和意味的摄影画面展现给受众。

《怒江.怒族老姆登》

杂志:知道您拍了很多云南当地的一些人文纪实,它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您执着拍摄多年?您的初心是什么呢?

赵永云一方面,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独有民族就达15个,包括汉族在内,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的风俗,多彩的民族服装、服饰;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从最低海拔70多米河口到最高6470多米的梅里雪山;气候涵盖了从热带到温带多种类型;热情好客淳朴的民风等。每一个方面,都无疑是对于一个爱好旅游和摄影的人来说,一个魔一股的存在和诱惑。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云南省少数民族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文民俗也同样在固有传统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时代感更为鲜明和强烈。

当然,吸引我持续进行记录和关注的云南我身边民族、民俗人文的因素实再太多,很多东西也一时难予用语言表达清楚。用感性的话说,应该还是一种从内心中,对自己生活且熟悉的土地上,普通人们接地气的,看似普通且平淡生活热爱之心。现实中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些能够被发现并展,但更多的却因为他可能太过微小或平凡而被隐没。所以,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百姓的我,一直希望可以用我们“小人物”的眼睛来寻找和发现,来记录“小人物”的生活习俗和日常的生活琐事。虽然他们看似普通,但是他们却实实再再都拥有一个个精彩的世界,是吧?

《彝族.铁路边的小集市》

杂志:每个人对美感的理解不同,在您的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一点呢?

赵永云:摄影理论中,好的摄影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视觉、精妙的光影、鲜明的中心、完美的构图等等,以充分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摄影创作过程中,要想各个元素俱备完整,确是一件很难完成或达到的事件,特别是人文、民俗及相关类型的作品。因此,在人文、民俗摄影创作过程中,在尽可能利用现场有助于烘托和提升主题的外界因素,更要将自己第一直觉感悟到的美和内在的元素,通过与对象的,从内心深处的交流和沟通,达成一种共识,互动过程中把它凝固成一幅客观的定格画面。其次,作为纪实性的人文摄影,其魅力就在于真实的表现和记录,我将每一次创作都抱以记录真实的态度进行拍摄。

真实感我个人认为对大部分的人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吸引并不是来自于我的摄影作品,而是观众在看到我的摄影作品之后勾起对他个人的记忆、经验等的回忆,其所产生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相信这些没有过多艺术再创作的东西总是会能够感染到热爱并努力生活的人们。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和我的影友,每次到云南地州民族村寨时,总喜欢村子其中的一户人家,与他们一起生活,拉近感情的同时,细心感悟和观察,寻找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悲欢喜乐。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云南苗族.花山节》组照

杂志:在您拍摄的这么多作品中有,有没有哪件事情或者哪幅作品令你印象深,为什么呢?

赵永云在多年多次进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和摄影创作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印象深刻并受到感动的事物、场景很多。与城市生活相比,云南部分居住在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村民,生活和发展还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他们面对自然,乐观积极,淳朴的民风和坚强的毅力,时时打动我们的心灵。

《快乐的花倮人》

《快乐的花倮人》,记得是当年利用春节假期,与几位旅友前往云南省文山市西畴县所拍。花倮人属极少数民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现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的广南、西畴县部分地区。花倮人于1958年划归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由于聚居地多为交通不便的山区,因此,其民族习俗与语言不同于本民族的其他支系,至今仍传承着许多原始的生活习俗与稻作文化。

《快乐花倮人》

花倮人性格开朗,民风淳朴善良,虽然长期居住大山深处,长期交通不便,导致生产水平不高,生活较为贫困。但千百年来,他们用自己民族丰富多彩、风格特异的舞蹈,神秘的神话故事,把花倮人的文化、风俗、精神传承至今,给世人展现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山地民族形象。

《快乐的花倮人》

记得当时我们一行几人利用春节假期,驾车沿山中土夹石简易便道,一路打听,经过几个小时的难的行驶行进,终于进入了这个名为曼龙村的花倮人寨子。由于寨子处在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山多地少,产出形式单一,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仍然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少数民族村寨。当时的寨子通电,山路便道也到达寨子,一些必需的生产生活物资基本依靠乡镇相关单位定时运送进入。不通水,全村人、畜饮水只能靠人力,到村边山地低凹处的一口大井中,以肩挑背扛的方式取得。

在与村民家日常生活和农作劳动过程中亲历接触,繁重的劳动和平常的生活,从他们言语和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乐观开朗、淳朴勤劳的真实一面。虽然物质生活比较简单,但农闲时节空余时间、传统节日、村民喜丧,村民都会聚集在村头空地,运动锻炼,起舞打歌,预祝和祈盼生活的美好,村民的安乐。现场甚是轻松欢乐,不自觉融入其中。

《快乐花倮人》

杂志:如果说摄影是提醒自己时刻对生命保持察觉,联结生活与自身的一种艺术媒介,您下一步的着力点会在哪里呢?希望作品还能有哪些改变?

赵永云作为一名爱好旅游并拿着相机的“云南老乡",面对眼前家乡这一幅幅丰富多彩,飞速变化的场景,真实丰富,极具云南地方多彩特色且能亲自感知和创作的源泉,真正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理由拒绝。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能所知和技能,记录和表现身边最为熟悉的场景和热爱,那些普通百姓与时代律动交融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民俗风情、传统民俗活动,特定区域城乡、百姓生活、环境快速变化的过程,“接地气”的活动瞬间场面。

摄影是一门很具体的艺术,它用镜头去切近生活、社会世相,也直接摄取动人的瞬间和有表现力的画面。作为一个纯业余旅游摄影爱好者,在外出过程中,很多遇到的动人画面,由于认知等综合能力的欠缺,错过了很多很多,留下了诸多遗憾。

近几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外出机会大大减少。面对现实,我计划多用点时间,用心将自己在摄影理论、云南民族民俗、人文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有补充。加重对于身边,特别是城市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城市边缘地带环境和百姓“小人物”生活变化的点点滴商,留下更多可供参考的资料。

《爱伲.芒旧葫芦寨》

《布朗族小集》

版权声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