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非遗⑲:巧思新材传古艺,纤繁莹润是南牙

点蓝色字关注“文木”,发现非遗之美~

张民辉——以骨雕传承牙雕技艺

张民辉,广东新会人,象牙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张民辉 文木拍摄)

张民辉开始接触牙雕,是在高中毕业时进入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后。当时他被分配到“人物组”,师从李定荣先生。雕刻人物也要学习山水楼阁、花鸟鱼虫等技艺,而李定荣先生更鼓励他纳百家之长。受此鼓舞,张民辉常向其他老艺人求教,并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广泛吸收中国各式民间工艺乃至西方绘画技巧。这为张民辉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说:“作为民间工艺,只是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是没有办法求发展的。过去的老师傅,雕凿起来,大都是在凭直觉行事。雕得好看,不知道为什么好,雕得不好,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我经过系统学习,终于把艺术背后的道理搞明白了一些,由此设计出更加和谐和科学的构图。”

(张民辉作品《一帆风顺》 文木拍摄)

在联合国禁止象牙交易后,张民辉决定以骨雕传承牙雕技艺。张民辉带领着他的团队,根据每块骨头的形状进行精心设计,采用钻孔、打钉、榫卯等方式把成百上千块牛骨有机地拼接起来,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现在,他在永庆坊非遗街区建立了牙雕技艺大师工作室,与市民游客分享牙雕技艺的精妙绝伦。张民辉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老城市将会焕发出更新的活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行,非遗技艺也将在传承中发展,以至永生!”

朱忠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朱忠盛,中国当代猛犸牙雕艺术大师。其作品5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金奖。2010年,其猛犸牙雕刻巨作《千尊颂盛世》参加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荟展”。2012-2013年间,朱忠盛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名为“和谐盛世 艺术辉煌”的个人作品展。

(朱忠盛 图源网络)

朱忠盛出生于广东信宜的普通家庭,他酷爱绘画,虽未经过培训,但笔下的事物灵巧生动,神貌栩然。改革开放后,21岁的朱忠盛前往香港闯荡,成为象牙厂学徒。3年后,他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后来,因为香港象牙厂之间出现人才的恶性竞争,他便回到家乡信宜开厂。

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下令禁止国际象牙交易,传统牙雕遭受重创,工厂接连倒闭,工人们纷纷转行。面对此景,朱忠盛逆水行舟,另辟蹊径,使用猛犸象牙雕刻。猛犸象生活在冰河时期,其象牙多出土于西伯利亚冻土层,质量较普通象牙更优。朱忠盛说:“猛犸牙可以用来雕刻更精细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不管雕得多细微,都可以一目了然。经抛光后,作品不但不刺眼,反而更加晶莹剔透。”因此,猛犸象牙成为了传递中国千年牙雕艺术的优质替代材料。

朱忠盛在制作猛犸牙雕时耗费巨大,他与团队精雕细琢,用镶嵌、延伸等方式打破空间局限,体现盛大恢弘的景象。其作品在细节处也无一不精妙,亭台水榭、车马游龙、行人如织,晶莹温润的色泽映着灯火,流淌在牙雕的每一刀起承。他耗费十载春秋的作品《千尊颂盛世》更是参展上海世博会,体现中国牙雕技艺在盛世下的恢弘。

岁月长流,朱忠盛带着万年猛犸的声声呼唤,载着中国千年牙雕技艺的殷殷切盼,闯开了新的天地。

文稿:周逸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