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刊:《求是学刊》2021年第5期摘要

原标题:新刊:《求是学刊》2021年第5期摘要

来源: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2021年第5期摘要

求是学刊杂志

本期论文速读

求 是 学 刊

当代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

——如何构建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特点的伦理学对话

何怀宏 戴兆国

摘要

如何实现伦理学知识体系的转换与发明,是当代伦理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当代伦理学学者何怀宏先生的伦理学反思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其伦理学理论创新的进路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大致展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觉地做到了伦理学问题意识和话语的转换与调适;二是与时俱进地保持着其伦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三是构建了富有时代特点的理性主义的纯粹伦理学理论;四是在伦理学的方法层面实现了转识成智。

关键词

伦理学;底线伦理;转识成智;何怀宏

求 是 学 刊

未完成的“谋划”

——百年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现代性转型

付长珍

摘要

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学知识体系,一直是中国数代学人的内在冲动。从刘师培、蔡元培到当代中国学人,立时代潮头,发风气之先,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艰难学术探索,对中国现代伦理学建构具有奠基性意义。百年中国伦理话语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再到“改革话语”的历史转变,伦理学学说经历了从“新道德论”到“道德革命说”到“道德科学说”再到“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说”的理论转型。冯契的“智慧说”理论体系立足广义认识论,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为当代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

百年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现代转型

求 是 学 刊

哈贝马斯论证思想研究

王彦龙 杜世洪

摘要

论证作为哈贝马斯形式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兑现命题的真实性、规范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真诚性等有效性主张的理性方式。通过拓宽可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范围、确定有效性的客观性、参照亚里士多德经典分类学科等三个层面,可以看出克莱因和图尔敏等诸多学者论证理论对哈贝马斯论证思想有很大贡献。哈贝马斯的论证思想与交往合理性紧密相连,理性重建旨在通过论证和理性判断来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要进一步发展哈贝马斯的论证思想,语用论辩理论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

哈贝马斯;论证;交往合理性;语用论辩理论

求 是 学 刊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三维透视

黄其洪 卢丽娟

摘要

高兹的政治生态学思想体系中隐藏着“历史-现实-理想”的总体性维度。高兹批判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致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过度积累危机和再生产危机从根本上造成的生态危机,描述了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超越资本逻辑、寻求美好生活的多个维度。高兹的政治生态学思想具有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理想维度。对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三维透视,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其政治生态学思想的总体理论框架,明晰其理论范式的转换,把握其理论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发掘其思想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危机的解决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高兹;政治生态学;生态理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求 是 学 刊

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战略意蕴与策略选择

孙即才 蒋庆哲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基于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特征,总结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内蕴,主要包括区域能源转型的战略选择、区域系统集成的战略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以及区域新型商业模式构建的战略保障四方面内容。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发挥碳资产保值增值效应、建设碳中和示范园区和推进区域间多元合作等多种策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建设

求 是 学 刊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问题与策略

赵成伟 许竹青

摘要

实现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是关键路径之一。数字乡村建设需从缓解社会基本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畅通国内市场、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四个方面体现高质量发展。文章将数字乡村拆分成“数字+乡村”,叠加虚拟的“数字世界”和现实的“物理世界”,形成乡村建设领域的“数字孪生”现象。在划分数字乡村建设为“原生数字化”和“转基因数字化”两种路径基础上,从市场、组织、技术三维的角度,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存在技术创新、数据收集与利用、资源投入、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分析,文章从数字赋能、利、智、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求 是 学 刊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我国PPP项目治理机制及其要素间关系研究

孙静 石银凤

摘要

PPP项目治理是缓解项目价值冲突,改善项目绩效的新途径。但如何应对实践层面PPP项目治理机制不完备与要素关系不清晰的困境,促进治理目标与治理路径相协调,成为PPP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我国PPP项目治理实践出发,将风险治理嵌入以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为核心的二元治理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PPP项目治理机制的关系网络模型,并分析核心要素在网络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PPP项目治理机制核心要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风险沟通、收益分配、互惠和承诺居于网络中心,而激励监管、再谈判和风险决策等要素居于网络边缘,易受网络其他要素的影响和控制,同时核心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可改变其网络结构。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应从提高风险治理能力、实施均衡型治理策略、强化网络内部的互动与组合等方面来提升PPP项目治理机制及其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高效集约合作。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PPP模式;项目治理;要素关系

求 是 学 刊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李雪灵 王尧

摘要

PPP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其在实践中存在违规操作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导致隐性债务风险的出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加快加深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机理和风险防范等的学术研究,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对PPP模式中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PPP模式;隐性债务风险;风险防范

求 是 学 刊

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

杨震 孙毅

摘要

民法典的时代价值包含三个维度,即民法典的创新发展维度、法的价值与功能维度、时代特色维度。我国民法典作为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上完成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质变,具备了现代民法典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民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立足国情的民族性、求真严谨的科学性。我国民法典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为成文法渊源形式的提升,人格权独立成编和债法解构。我国民法典内在的民法价值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就外在价值而言,我国民法典满足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回应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需求,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七编制体例的先河,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典范性的民法典。

关键词

民法典;以人为本;时代价值;核心价值观

求 是 学 刊

《民法典·继承编》如何实现民商合一?

张平华 于惠

摘要

我国《民法典》采取了“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其中,总则编奠定了“民商合一”的基调,再由继承编予以具体践行。继承编的“民商合一”从实体与程序两个层面展开:在实体上,以继承客体为逻辑起点,概括回答了遗产能否继承、如何继承的问题;以实现被继承人意愿为核心目标,并落实于遗嘱信托、遗赠扶养协议、特殊遗赠等具体制度,同时为商事主体介入继承事务提供空间。在程序上,借鉴公司清算、企业破产等商事程序,以强化遗产债权人保护为主要目标,构建兼顾效率与秩序的遗产处理程序。

关键词

民商合一;继承编;继承客体;被继承人意愿;遗产处理

求 是 学 刊

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商法逻辑

李建伟 李亚超

摘要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界定不应仅停留在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法学尤其是商法研究应积极探索其法律责任的范围及其落实机制,并有效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民事责任、一般商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这一方面需要认识到在民商事区分的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与企业营利性以及商事活动高风险性密不可分,又或者说只有从民商区分的视角才能深入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型化可能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原则反过来也对商事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包括商事营利性的修正,也会直接影响商事责任认定,除有责任对象、内容的扩张外,更存在对商事责任认定整体意义上相较于传统民事责任 “加重”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企业风险;企业营利

求 是 学 刊

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妥当责任边界

——以美国埃克森案展开

唐克 王灿发

摘要

一切责任均有边界,但其功能的发挥以向公众显明为前提。我国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责任边界尚处蒙蔽之中,法官不能借助其填补执法落差、实施社会威慑,公民也无法从中获取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将妥当的责任边界公之于众有助于扭转上述颓势,美国埃克森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参考。《民法典》第1232条的妥当责任边界包含三个层级:首先裁判者以“等比规则”为基础确定外部责任边界;随后通过五项可责性要素确定责任系数、形成内部责任边界、尝试减轻责任;最后藉由参考指导性判例形成微观责任边界,使法官定责时兼顾个案灵活性与类案统一性。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环境侵权责任;比例原则;责任上限

求 是 学 刊

俞樾为何如此青睐《三侠五义》

——《七侠五义》的文本生产及其意义

石雷

摘要

清代中后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娱乐为主的说唱文学自觉向主流文化靠拢,同时为迎合大众欣赏趣味又广泛吸收传统小说类型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多元小说属性的创作趋向,《三侠五义》即其典型代表。该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上层正统文人的认可与欣赏,出于维护封建统治与道德教化的需要,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对其进行改编修订,并更其名为《七侠五义》。在出版商的炒作下,《七侠五义》盛行于大江南北,俞樾亦因此以小说家名于世。晚清“新小说”兴起,为启蒙与抬高通俗文学地位,新小说家又大肆宣扬俞樾小说家的身份,并基于自身需要重新解读《七侠五义》。《七侠五义》由娱乐向政治属性的逐渐转移,是清代中后期小说发展与转型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俞樾

求 是 学 刊

况周颐词学主体论

易竹溪

摘要

况周颐词学的主体论具有多重融通的表述,他在清季强调情的真质深厚,对于清词纤佻空疏之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其论参合宋儒性、情之辩,并不注重性对于情的约束,而是强调“情者性之所发”的个体性及其自然表现。其对主体性情忠孝节义的表彰,也是从性情自然的角度出发,异于常州词派“比兴寄托”说所要求的“风雅之正”。况周颐词学的主体论受到晚明“性灵说”的影响,强调本真慧性的自然表现,摆脱伦理善性的制约,但对“学力”涵养的重视,则使个体精神达到“神明与古人通”的境域,又出脱晚明“性灵”的“我执”,可以视为“性灵”说在词论的重大修正。

关键词

况周颐;词学;主体论;性情;性灵;学力

求 是 学 刊

“昼夜”之辨与当代新诗的时空观

王文静

摘要

自新诗诞生伊始,“时空”便是新诗人热衷思考并长于涉猎的话题之一。透过当代新诗审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时,“昼夜”之辨无疑是其中一个饶富趣味性的话题。由“昼夜”衍生的多重文化隐喻,推演出当代新诗时空观念的更迭。从陷入白昼多重公共时间隐喻的“光明信徒”到拒绝其话语神话的“白日梦游者”,从藏匿黑夜的“无夜之辈”到复归黑夜现代性思考的“暗夜骑士”,“昼夜”之辨贯穿当代新诗的生长曲线,映射出新诗时空观念的置换与潜在转变。“昼夜”隐喻之变反映出共和国70余年新诗人“时空经验”的代际认知差异,其背后更关涉当代新诗语言与形式、集体精神与个性成长、时间意识与空间概念的“思”与“辨”。

关键词

当代新诗;昼夜;时空观;代际;文学经典

求 是 学 刊

西汉太常郡新探

曹万青 李文才

摘要

西汉太常郡一度为实体郡级行政区,已经被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所证实。太常郡下辖的11个陵县构成了它的郡级行政区的边界,但郡界因为陵县的设置或废除而发生变化,呈现与其他普通郡不一样的特征。作为郡级行政区,太常郡具备其他郡级行政区的一切职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太常又是中央九卿之一,所以随着徙民实陵掌控人口任务的完成,太常郡作为郡级行政区的功能已无存在的必要,遂导致废除太常郡,而将其所属陵县分属三辅这个最后结局。太常废郡而专司中央机关事务,又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日趋完善的结果和反映。

关键词

太常郡;陵县;西汉政区地理;肩水金关汉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