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东地区,满族的日常生活中,流传有“三怪”。
先说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在农村没普遍安玻璃窗户前,都用纸糊窗户。诀窍是分上、下两扇,用软杂木制做的。上扇窗户用木条制成盘肠式的小方格,下扇窗户也是用木条制成均匀的小方格,并用窗户斗固定。一年四季都用“毛头纸”又称“高丽纸”糊在窗楞的外边。“毛头纸”是用麻绳头作原料,人工抄漂而成。纸稍厚,迎着阳光看,有网状及麻丝,所以此纸坚固耐用。但糊上窗户后室内光线暗淡。窗户纸糊在外面主要原因是冬天窗楞不存雪,不存“气流水”,保暖性强。为了使窗户明亮,要用豆油、芝麻油、麻籽油涂在窗户纸上,叫做“油窗花”,做法是用棉花搓成团,缠在吃饭用的筷子头上,把油放在小碗里,棉团沾满油后,往窗户纸上画成“X”、“◇”等图案,待油润干后,窗户增强了亮度,窗户纸既坚固耐用,蚊蝇又不往窗户上落。后来社会进步了,窗户安装了玻璃,窗户纸也不见了,自然也不用“油窗花”了。
再说第二怪:“女人叨个旱烟袋”。吸烟是满族的传统习惯。烟袋构造简单,由三部分组成。有装烟的“锅”,通称烟袋锅;有木制的烟袋杆;有吸烟用的烟嘴。烟袋锅有铜质的,嘴为玉石、翡翠、玛瑙等,地位、身份高贵人家的烟袋价值昂贵。
再说第三怪:“养活小孩吊起来”。东北地区的满族哄小孩用一种叫做“摇车”的工具。它用椴木片、秋木片围做成船形的(类似摩托车斗的样子)车,深约40-50厘米,长约90厘米左右。在它的四周涂上红色,画有龙、凤或“万字”图案,有的写上长命百岁、富贵有余等祝福的字样,一般的婴儿出生五六个月就坐摇车。
在农村,每家室内天棚都绑一个横木杆,叫棚杆,专门留做挂摇车用。棚杆系上呈V形双股绳,下端安上两个铜圈,上端系在杆上。摇车两头各系有双股的绳,每股绳上拴有挂钩,挂在杆上的铜圈上,“摇车”平稳地吊起来。将婴儿放在车里,用手轻轻推动,逐渐增加高度和速度,边悠边唱小曲,小孩就安稳地睡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