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中国航天日·好书推荐

原标题: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中国航天日·好书推荐

提到宇宙,人类似乎与生俱来就有无尽向往,更不消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借之发挥了多少想象,又寄托了多少心绪。

但我国真正开始对宇宙太空的实际探索,说起来才不过短短几十年。

就是这短短几十年,中国航天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程。如今,漫天的卫星,成员众多的神舟家族、长征家族,以及中国人打造的“嫦娥”,正将一代代国人血脉里对宇宙苍穹的向往化为现实。

↑ 神舟十三号发射时与明月同框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到“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回到地球,成为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再到“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些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路上光荣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最为大众熟悉的部分——点火、发射、成功,似乎无往而不胜。但这一路上更多的困难和艰辛,往往并不为人所知。

有鉴于此,《大国航天》这套书应运而生。

《大国航天》包含《大国航天 载人·火箭》和《大国航天 卫星·探月》两册,由中信出版,经中国航天博物馆官方授权、组织专家学者严格审定,内容涉及备受大众关注的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卫星和探月工程,旨在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恰逢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不妨跟着《大国航天》一起,回顾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了解航天人探索浪漫宇宙背后的故事。

01

全景式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史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令人无比自豪的成就,我们当然有必要回顾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 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写的太空日志

《大国航天 载人·火箭》和《大国航天 卫星·探月》分别从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卫星和探月工程四个方面,带你了解航天前沿技术和发展历史,领会其中蕴含的航天精神: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细数每艘航天飞船的特色、运行历程和参与的科学实验;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实现刚性连接

↑ 神舟十三号发射现场

👉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大功臣,全程记录“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轨迹,一代代火箭的技术如何进化,并揭秘其中的中国特色;

↑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大卫星小卫星,从最初的“东方红一号”讲述中国“通天盖地”的卫星路;

↑ 神舟七号伴星实拍图

👉 以梦为始,回顾探月计划“绕”“落”“回”三期工程,全面解读“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核心技术。

↑ 嫦娥五号

神舟三号的“船长”——形体假人

这样的回顾不仅不枯燥,反而妙趣横生。比如,我们会发现,在航天英雄杨利伟之前,就有一“人”搭乘“神舟三号”飞船进行了飞行试验,原来这是个和航天员的形态、结构、质量等基本一致的“形体假人”。它的身上装备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备实时记录和监测。在顺利“出差”返回后,它为进一步探索载人航天飞行提供了重要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多问题,诸如“长征”与“神舟”有多少家族成员?谁是当之无愧的“金牌火箭”?“太空专车”是什么?为什么量子科学卫星冠以“墨子”之名?“嫦娥”如何奔月?也都将在《大国航天》中一一得到解答。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全书内容系统且全面,生动又有趣,既能了解中国航天发展脉络,也是一本中国航天科技信息录,供你随时翻阅、查找。更有航天领域权威记录——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释出,浓缩几十年航天科技发展于一身。

02

官方权威科普,把博物馆搬回家

全景式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知识含量已然爆棚,可信度当然也要拉满。

学习中国航天知识,请认准中国航天博物馆这张国家级“金字招牌”。

中国航天博物馆,是由中编办正式批复设立的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航天专业博物馆,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其功能定位便是展示航天成就、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识、推广航天体验。

中国航天博物馆还是中国展览馆协会成员单位,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北京市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拥有多方面业务资质,先后被命名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是中国航天的重要名片。

《大国航天》这套书正是由中国航天博物馆官方授权,并组织了专家学者严格审定内容。翻开这套书,就将官方博物馆的资深讲解员直接搬回了家,不用踏出家门,即可获得专业的一对一科普。

03

图文并茂,立体呈现大国航天进程

除了翔实的文字记述,《大国航天》收录了近500张珍贵图片,整理出了一系列表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中国航天走过的这几十年伟大征程。

不仅有各类示意图、结构图、模拟动画图,还有记录航天发射、返回和着陆等历史时刻的实拍图,以及航天前辈们当年“白手起家”时的罕见图片资料,珍贵非凡。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进行知识拓展,对正文叙述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还在书中设置了问答及分析小贴士,随时与读者互动并补充知识细节。

在装帧设计上,《大国航天》用16开大开本包罗下所有内容;白玉四色彩印,还原质感,带领读者重回一个个激动人心的航天现场;锁线胶装,久翻不掉页;封面书名文字还用了特殊的镭射工艺,现代科技感十足!

04

从绮丽想象到脚踏实地,

中国航天永无止境

嫦娥偷食灵药,只因月宫可免人世烦扰;敦煌飞天无翅无羽,仅凭衣裙彩带也可上九天聆听仙乐,享无极之乐;明朝的万户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下,手牵风筝一试登天……正是这些千年不息的梦想细流,最终汇聚成了一条名为“航天精神”的大河。

在航天精神的浸润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神州大地深耕细作,无论寒暑,无惧风霜。他们是搭乘载人飞船远赴太空的航天员们;是在不起眼的西苑操场甲1号院研究“东方红”系列卫星的“航天卫星十八勇士”;是提出要独立研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打造探月工程“中华牌”的探月工程三巨头……

在《大国航天》中,航天人凭借自己的双手,逆转银河落九天之力,铸成神奇的天河之舟,最终将飞天梦、中国梦载入穹宇,我们真正迈向了星辰大海。

↑ 蔚蓝星球

“神舟”系列犹如如世间最远最快的船,载着航天人的梦想飞出天际线,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科技前沿;

不畏失败、迎难而上,无数次突破条件限制、呕心沥血打造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托举中国“飞天梦”进入太空;

跟随中国卫星发展的足迹,我们一路看遍漫天风景,一睹光年之外的星辰风貌并聆听地球另一端的声音;

“嫦娥”探月工程,让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话,是中国深空探索的第一步,也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

《大国航天 载人·火箭》

《大国航天 卫星·探月》

出版:2024年4月

《大国航天》不仅仅是一套航天科普图书,更是中国几十年科技发展的展示之书、中国航天人一腔热血的陈述之书,也是中国一步步往前迈进的发展之书。

放眼前路,等待中国航天的,是令人向往且拥有无尽可能的浩瀚宇宙,且随中国航天一起奔赴无限未知与冒险!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