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民国揭秘:抗战时期,自贡曾有一座“中正桥”,它为什么“昙花一现”?

原标题:民国揭秘:抗战时期,自贡曾有一座“中正桥”,它为什么“昙花一现”?

收藏家陈桥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陈桥先生,四川自贡富顺人。1961年出生,钱币收藏家,自贡市收藏协会副会长、自贡市钱币研究组研究员。侧重四川历代货币、各类纸币。近年陈桥的文章时时见载于《收藏》《收藏界》《中国收藏》《中国钱币》及《自贡日报》,陈桥作品内容主要以其收藏的川盐票据为基础展开解读,涉及某些不太受到关注的盐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盐业文化新知。

陈 桥/文

从2020年6月至7月,在成都古玩市场上分别出现了两批(包括抗战期间)自贡的原版老照片,除涉及自贡公园的外,另外几张有背题文字者,皆由我购回收藏。这张以“桥”为主景、背有“远为接官厅”毛笔题记的照片(如图,具体尺寸略)就是其中之一。

那当时为什么购买这张既没有“自贡”文字,又没有“自流井”字样的老照片?也就是说,我为什么会认定这张照片是自贡的呢?其实,这完全是基于一个综合性的判断:第一,这前后两批照片,皆出自成都一个古玩商之手,那就意味着,这些老照片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上家,只是因为对其市场认可度缺乏信心,才有了老照片两次面世的情况;第二,笔者近年对自贡井盐以及历史上的盐运情况关注较多,所以对王爷庙周边釜溪河状况印象比较深,可以判定照片左上方应该是自贡著名的王爷庙;第三,照片背面毛笔手书“远为接官厅”,正好印证了自贡历史上,在王爷庙河对岸的山岗上有接官厅之史实;第四、至于照片上“多出来的桥”,在今天王爷庙附近的釜溪河上,是根本没有的东西,但那极有可能就是自贡记忆深处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也正是该照片史料价值之所在。

笔者藏自贡“中正桥”老照片:

照片到手,我进一步观察了照片细节,并结合照片背题文字:“远为接官厅”,基本可以确认之前自己的判定。所谓“接官厅”,顾名思义,即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入城的礼仪场所”(见陈星生先生《自流井接官厅故址探寻》文)。又据钟永新先生《老地图中的自流井接官厅》一文,“自流井接官厅,在自流井王爷庙斜对面、今法藏寺背后山上左面一带,位置标注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我又把照片分别发给我市两位文史作家:刘刚和钟永新先生,以听听他们对该照片的看法。令人兴奋的是,刘刚、钟永新两先生对照片看法亦十分一致:照片是自贡王爷庙两岸场景。而且刘刚先生还认为,照片是拍摄者于过去的自流井沙湾渡口码头某一位置所拍摄;钟永新先生也发来了一幅说明是出自蜀光中学的,与照片高度相似的“中正桥”印刷品的截图。

“中正桥”照片背面文字

我立刻找来《自贡市志》,试图从中找到在自贡历史上有关“中正桥”的一些文字记述。可是,反复阅读了《自贡市志》交通篇之“桥梁”一节,无论是在“民桥”部分,还是在“公路桥”的字里行间,都没有看到有关“中正桥”的任何文字记载。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对这张老照片的分析和看法是出现了偏差?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没有放弃对老照片的相关考证,也没有放弃对自贡历史上“中正桥”之探源。于是,我开始查阅手中所有有关自贡文史的书藉和史料,疏理其中有关涉及自贡桥梁历史的片言只字。真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使自贡历史上那“中正桥”的大致轮廓展现在眼前。

民国31年(1942年)以前,自流井沙湾一带都没有桥梁,两岸的沟通全部是依赖“过河船”(即摆渡)。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的飞机不时对自贡这个中国大后方的产盐重镇实施“遮断”式轰炸。据记载,民国28年(1939年)8月20日,日军飞机首次入侵自贡市空域进行侦察活动,并散发传单;10月10日,日军飞机从汉口机场起飞朔江而上,首度对自贡盐场实施轰炸,史称“双十轰炸”。仅这一次轰炸,敌机共3批27架次,在伍家坡、张家沱、双牌坊、上桥、高硐、雨台山、袜子石、缪沟井、海潮寺等地投弹113枚,破坏制盐锅、晒盐台、簧桶房等10余处,炸死27人、炸伤85人,损坏房屋175间。7月28日和29日,日军庞大的机群连续两天对自贡市区进行残酷地轰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史称“连日轰炸”。在这两天的轰炸中,有113人被炸死、烧死,124人受伤,损坏房屋1800多间,另有多处盐场受损,整个财产损失超过1亿元。

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对自贡市进行过七次轰炸,轰炸是从1939年10月10日开始,一直到1941年8月19日,时间长达2年多。在日本人对自贡实施疯狂轰炸过程中,市区的人们常常会到釜溪河对岸的一对山里面躲飞机。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一时间,河岸上的人们争先恐后抢渡,时有人翻船溺水”。见此情况,慷慨的自贡盐商自发将17艘运盐的木船连接为浮桥以作权宜之计。尽管如此,但浮桥仍然有被泛滥的洪水冲毁和飞机炸毁的危险。于是,国民政府则于1941年3月做出决定,将浮桥改建为石墩木桥,名曰:中正桥。中正桥亦称沙湾石桥,设计桥长69米,宽16米,桥墩高出水面6米,以陀石做桥墩,元木横梁铺木板,缠以稻草。 所以自贡的老百姓亦习惯称之为“草桥”。该桥几经周折,在修桥工程中又遇通货膨胀,预算价一再增补,加之“桥工委员会”正、副主任调换,大桥时修时停。最后耗时五年多,终于民国36年(1947年)竣工。但是,刚竣工不到半年的中正桥,却于同年8月被洪水冲毁。 “本拟第二次修复,终因物价上涨,民不聊生,集资困难,于1949年春以失败告终”。因之,自贡历史上的中正桥仅给人们留下了些许朦胧的记忆。

2019年8月,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编攥了《鹾海遗珍 自贡市自流井区釜溪河历史文化长朗揽胜》一书。该书在谈及“沙湾渡口码头”时写道:沙湾渡口码头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分布面积约80平方米,坐东向西。形态特征为四层转角台阶,五十九级梯步。有清一代,沟通自流井沙湾与富台山官道、接官亭(即接官厅)交通,官员赴任、商人行商均在沙湾渡口码头上岸。本貌虽经改变,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却从未消失。沙湾渡口码头,200米区域范围内,王爷庙、还我河山石刻、唤鱼池石刻、神道碑、法藏寺、峡子口、桓侯宫、西秦会馆分布其中。试想,如果该书在再版时,能够把“中正桥”的照片及史事添加其中,岂不更会“增添这片神奇热土的历史沧桑感”吗!

主要参考资料:

《自贡市志》
《自贡设市80年大事记》
《自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集》
《自贡记忆 盐水里浸出的人文掌故》
《鹾海遗珍 自贡市自流井区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揽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