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被热捧的背后,这个新兴业态有哪些创新价值得关注,又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
全新收藏体验,赋能文化消费
数字藏品最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就是《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这副数字艺术品,作为nft作品,这副艺术品在发售的时候就以高价拍出,所以,nft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而nft在进入中国之后被赋予了中国特色文化,就被称为是数字藏品。而中国的数字藏品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文博类的数字藏品了。早在今年二月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就和国内星舟艺术平台合作发行商周铜虎系列数字藏品,一经发布就被抢购一空,并且得到了央视的报道,报道认为,文博类数字藏品的发行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让人们都可以体验到收藏的乐趣,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自此之后,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开始发布文博类数字藏品,这一类藏品也成为了国内各大平台首选发行的项目。
加速“破圈”的数字藏品,创新价值何在
曾经,收藏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邮票,或是一瓶名酒等,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现在,数字藏品大多仅存在于网络上,因而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数字藏品到底有何价值?可能很多拥有数字藏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拥有的藏品到底有什么价值,只觉得他是一个jpg图片,只是作为收藏。而对于资深数字藏品收藏者来说,他们拥有的藏品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在他们的圈子里,这样的身份就是一种共识,这对于Z时代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数字藏品仅仅在圈内有共识的话,要破圈而出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数字藏品就必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就像元宇宙只有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才能提现其价值,并且这样才会更容易出圈,真正变成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数字藏品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热度与争议并存,行业发展“火”中有忧
有人这样调侃数字藏品:“卖得出去就是NFT,卖不出去就是JPG”,认为它的走红就是一场“虚火”;也有人大胆预测,数字藏品将成为元宇宙世界里的艺术品和潮流玩具,未来前景可期。这些观点,道出了数字藏品目前热度和争议并存的现状。
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作品价值难以衡量。不少玩家表示,当前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部分数字藏品存在设计同质化、内容粗制滥造、应用场景单一、艺术价值不高等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平台就存在虚火的问题,内容粗制滥造,泡沫过于严重导致平台被反噬。由于这种虚火的问题,国内平台在一时之间起来的非常多,但是,倒下的非常多。所以,怎么才能避免虚火这才是目前所有的平台都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行业需要更加合规的发展,用户需要更加稳定的平台,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只有稳步发展、避免虚火平台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作为元宇宙概念中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数字藏品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参与者还在不断丰富其含义。而对我我们普通的大众来说,对于这些新技术新概念,我们要能够包容但是也不能纵容,既要鼓励创新也要约束其避免出界。谨慎而开放的心态,才是拥抱未来最好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