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年的落叶归根
1943年9月,李宗仁从五战区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明升暗降。抗战胜利后,又被任命为北平行营主任。一代名将从此基本与沙场绝缘,走上了权力斗争之路。1949年1月,李宗仁终于迫使蒋介石在形式上下野,他当上了代总统,可是根本没有实权,就算有实权也无法挽回国民政府的大败局。
1949年冬,李宗仁黯然去往美国,开始了十六年的寓公生活。晚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参与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计划,在唐德刚协助下出版回忆录;二是在周恩来周密布署下,躲过重重阻挠,携妻取道瑞士回到大陆,“将剩余价值别有所赠”。李敖评价说,李宗仁“这两件‘武器’,是他一生最好的收尾,真令人拍案叫绝。”
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总结自己一生从北伐到抗日的战绩:“此非我辈革命党人生有三头六臂,只因革命浪潮为不可阻遏的历史力量而已。嗣后中共的席卷大陆,其趋势亦复如此,我本人亲历此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凡数十年,深知其势不可遏,任何反动力量试撄其锋必遭摧毁,深愿今后国家的秉政者能三复斯言。”
1965年,在台海关系紧张的关口,李宗仁“突然回国”震惊世界,其实对他本人来说,落叶归根一点都不突然,他已酝酿多年。本质上,李宗仁自始至终是个民族主义者,当他看到在中共领导下,新中国实现独立统一,完成了他和同仁“革命”一生的目标,他自然对祖国十分向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到美国,李宗仁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到处给亲友打电话报喜。在接受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时,李宗仁说:“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的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
唐德刚写到:“一九四九年的桂林,他没有服输,因为他是个政治欲极盛的‘李代总统’,一九六五年他服输了,因为他是个炉火纯青的‘老华侨’。”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李宗仁夫妇。毛说:“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李宗仁答:“我们搭上的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在他回国之前,周恩来托人“务必转告国内实情”,告诉李宗仁国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这不是使他失望,也不是条件,而是言之在先,让他做好思想准备。李宗仁也许早有这样的准备,解放初期的广西土改中,他三个妹夫和一个妹妹被当作大地主枪毙。多年后人们问起此事,李宗仁回答:“过去我们也杀过共产党,现在不要去记仇了。”
李宗仁回国第二年,“文革”爆发。在周恩来力保之下,李本人未受直接冲击,他看到那些曾是他对手的共产党人成了动乱的牺牲品,部属旧友也大都被揪斗。李宗仁私下说,“也许回来得不是时候,但我自己选上的道路,我是要走下去的。”
1969年1月,李宗仁去世,他以一个爱国者的身份留下遗言:“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
李宗仁三次大难不死
1.子弹从脸颊射入鼻孔穿出
在护国战争中,20出头的李宗仁担任排长。“一阵密集的枪声中,我突觉头壳猛震了一下,立刻右腮上血如泉涌,满嘴都是碎牙……我再一摸左颊,则并无伤痕,我想子弹一定停留在上腭……”李宗仁退出阵地,遇着一个挂着红十字的军医,军医略作检查之后说:“恭喜!恭喜!子弹并没有留在你的头部,它已从左鼻孔出去了!”
2.“心血来潮”惊觉战况不好
1938年10月中旬,在武汉会战中,李宗仁率部撤至陈村。入夜,李宗仁绕室彷徨。刚刚入梦的参谋长徐祖贻将军突然被叫醒,深感突兀,问道:“长官一向都很镇静,今晚何以忽然心神不安了?”李宗仁匆匆束装,答道:“走吧,祖贻。陈村可能不安全。我觉得应该从速离开。”在李宗仁一行一百多人离开陈村2小时后,日军千余骑兵就冲进了陈村。
3.机场被“劫”上救护车躲过暗杀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回国途中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转机。14日凌晨3时许,他们刚下飞机,一辆闪着警灯的救护车就停在面前,确认李宗仁夫妇身份后就把他们带上了车,飞快开往中国使馆。在车上,大使丁国钰解释说,“我是中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前来迎接你们。”原来,大陆方面已经得到情报,台湾方面派特务企图在机场大厦楼梯对李宗仁下手,丁国钰赶紧向巴基斯坦有关部门借来这辆救护车接机。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