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总编导伊格娜提欧日前来到北京。她表示编排中采用的“圆形队形和曲线行进”,来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奥运圣火采集仪式的总编导,不过我从1988年开始就已经参与采集圣火的仪式了。”阿特弥斯·伊格娜提欧(Artermis Ignatiou)对北京深有感情,“我第一次做总编导,就是为2008北京的夏季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邀请我做顾问,我觉得2008年真是我的幸运年。”伊格娜提欧也是女祭司之一,在仪式当中走在最前面,“因为我要在团队中做指导”。
她同时也创建并引领着希腊乃至欧洲享有盛名的舞蹈团ART。日前她和她的舞蹈团来到北京,在6月23日的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开幕晚会上演出。她们演出了女神缪斯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仪式,“演员当中有6个都是采集圣火时候的演员和祭司”。演出的结尾,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从“缪斯”手中接过了奥运五环旗。而观众席中,就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北京确实给了我很多荣耀。”伊格娜提欧总结道。
圣火采集仪式的传统与创新
现代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仪式始于1936年,希腊舞蹈大师玛丽亚·霍斯(Maria Horss)从那时起一直担任仪式总编导,直到2004年退休。伊格娜提欧是她的高足,几年前开始担任她的助手,其间也曾经编导过都灵冬奥会的圣火采集仪式。霍斯退休之后,向奥委会推荐了伊格娜提欧,“我很荣幸,奥委会接纳了我。”一般来说,女祭司有一定的年龄限制,“40岁之后可能就不太适合做女祭司了,但我是编导,所以我会一直投入这个神圣的工作之中”,接下来的伦敦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也会由她来担任编导。
伊格娜提欧美丽的面孔上经常流露出柔弱的神色,身材修长纤细,说话轻声细气,和“总编导”这样的巨大名号有些不相称。但她单薄的肩膀确实担起了这个举世瞩目的仪式的重任,“我挑选了所有的女祭司、演员和音乐家,也排演了全部的仪式。”挑选女祭司一直都是仪式准备过程当中的重头戏,跟随霍斯大师多年,伊格娜提欧心目中的标准非常明确,“首先她必须要好看,有典型的希腊式美人的脸,身材要高挑苗条,她还要严肃,心底有深深的希腊理念。”另外她也希望最好能够是自己认识的人,“我需要很了解她们,知道她们可以被信赖。”她走遍了希腊的三大艺术院校:雅典音乐学院、希腊国家舞蹈学院和国家戏剧学院,还观察自己舞蹈团的演员。经过长时间的遴选,最终选出了我们看到的那些庄严美丽如古希腊女神雕像的祭司们。
仪式的排演和练习,一共经历了3个月。“每天我们都要练习4到5个小时。”而他们全部都是志愿者,这3个月的练习完全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但这是我们心底里想做的事情,是那么神圣的一个工作。”伊格娜提欧说到“神圣”这个词的时候,双手合十,放在心口,下颌轻轻上扬,几近祈祷。
“我跟随霍斯大师多年,我知道仪式究竟需要怎样进行。我们需要全部按照古希腊祭祀的仪式进行,完全传统。”对于这个“神圣的工作”,她驾轻就熟,并没有十分苦恼。在霍斯大师执掌仪式的时候,霍斯的鼓声是仪式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她的地位永远都是不可替代的”,而在霍斯离开的今年,伊格娜提欧也安排了现场的音乐家,3个女鼓手,“但她们的鼓声只是背景音乐,和霍斯大师的表演不能同日而语。”
当然,在恪守传统的同时,伊格娜提欧也表现出了她的创新,“我们第一次在仪式当中引入了男性,重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场面,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以往都只有女祭司。”在她看来,这次仪式与以往相比还有更多的不同,“我们使用了更多的女祭司”。她认为自己编排所有动作和队形的灵感,来自希腊,也来自中国,“古希腊建筑的门楣给了我很多启发,不过我没有直接搬用上面的动作。圆形的队形和曲线的行进,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没有直接使用中国元素,但中国文化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她用手划出了一个类似“太极”的S形图案,苦苦思索了一番,然后有些难为情地笑了,“我很难表达,你知道,就是那种和希腊很像的感觉”。在她看来,中国人和希腊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都很热情,不是吗?”伦敦奥运会的圣火采集仪式,“我可能就会考虑多使用一些直线的元素”。
“乐观会带给我们好天气”
实际上,伊格娜提欧自己在舞蹈学院修习的主要是现代舞,2006年她带领舞团巡演欧洲的《冷水》(Cold Water)是她非常著名的作品,使用的音乐是颇为小众的达米安·莱斯(Damien Rice)的音乐。不过在现代和古典之间纵横,并不让她困惑。“的确圣火采集仪式是必须要非常古典,非常传统的,这不是问题,”她轻声而坚定地说道,“我们接到演出邀请的时候,邀请方时常会提出要求,比如要古典一点,或者现代一点,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我们就会努力去向那个方向努力,完善整件事情。”
她如今已经是两子之母。在今年的圣火采集仪式上,有一个神色坚定的小男孩,被她牵在手里,一路走来。这个男孩的任务十分重要,“在采集成功之后,需要一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从奥林匹亚的橄榄树上折下一段橄榄枝。”这个小男孩叫做埃里科斯(Ellikos),正是伊格娜提欧8岁的大儿子。“20年前,我第一次加入到圣火采集仪式之中的时候,也是担当这样的角色,当然我比他要大一些。”折橄榄枝的这个孩子,“男孩或者女孩都可以,象征了奥林匹克的纯洁。”当她被问道埃里科斯是否为参加如此重大的仪式而感到紧张时,她哈哈大笑,“才不会,他很喜欢做这个事情。”伊格娜提欧觉得,这也许是因为最初怀上这个孩子的时候,她还一直在繁忙地排练演出,在娘胎里埃里科斯就耳濡目染的缘故。
虽然埃里科斯不紧张,但是她和祭司们却都有些紧张。“那段时间,奥林匹亚的天气一直不太好,天气预报也说当天会下雨。”按照惯例,在之前的彩排中,会在奥林匹亚古运动场旁边的博物馆天井里采集备用圣火,一旦当天采集失败,就以此代替。“那天早上我们看到天气依然不好,就忍不住开始有点沮丧,这是我第一次做夏季奥运会的仪式编导啊!”但是后来,奇迹发生了,太阳出来了。“每次都是如此,那段时间的天气再不好,但是到了采集圣火的那个时刻,太阳还是会出来。”伊格娜提欧觉得,除了奥林匹克神奇的力量,乐观精神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所有的25个人,祭司、演员、音乐家,我们都很乐观,不停地互相说天气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你们,13亿中国人,你们也一定很希望太阳快点出来,不是吗?所以我们这么多人的乐观,给我们带来了好天气。”
那一天,最高女祭司高声吟诵给太阳神阿波罗的颂歌,“让你的万丈光芒,点燃这火炬,为了盛情的北京!”然后在伊格娜提欧焦急的等待中,火焰在出其不意的时刻亮了起来,“我太高兴了!”回忆起那难忘的时刻,伊格娜提欧又激动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