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萨科齐(前排左二)日前来到北京798艺术区,在策展人费大为(前排左一)的陪同下参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奇奇图 |
11月25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与此同时,这位总统的自传《见证———萨科齐自述》业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引进推出中文版。萨科齐于2006年7月在法国XO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政论著作《见证》。这本萨科齐自述先声夺人,拉开了法国2007年总统选举的竞选序幕。在书中,萨科齐首度面向公众坦诚披露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心路历程,回应了政敌的攻击。曾有评论说:“这是一本把萨科齐送上总统宝座的书。
二十五年以来,法国的活力因三大谎言的重压而陷于瘫痪,遭到窒息。我们应当首先同这些谎言实行决裂。
第一个谎言认为,通过集体的方式分配那些不存在的财富,比帮助大家创造财富更加公正。
法国社会党人的专长,就是分配那些不存在的财富。他们提出要提高法定最低增长工资和社会补助,增加公务员的人数和建造社会住房。这些举措是诱人的,人们又怎么会去抵制呢?在我看来,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不平等。任何人都不会要一个不大关注社会问题的共和国。任何人都不会认为,今天靠最低生活保障收入或者保险金就能过好生活,或者说,靠法定最低增长工资就能使一个家庭轻易地做到收支平衡。我同大家一样意识到,必须改善所有的受苦人的命运。这不仅是一个人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整个社会的利益的问题,是一个整个社会实现其平衡和团结的条件的问题。
但是,在财富分配之前还必须创造财富。事实就摆在那里:三十年以来,法国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少。英国、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党人早就懂得的这种创造财富的道理,法国社会党人却在顽固地加以批驳。他们在制造有关青年就业和35小时工作周的幻想之后,又创造了将法定最低增长毛工资提高到1500欧元的幻想。他们以一种强制的、统制主义的和脱离生产的实际收入的方式行事,用一种对更加舒适的生活的希望来换取一种残酷无情的就业不稳定的风险。在我看来,在不考虑法国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高法定最低增长工资,就是引导企业减少其生产活动,削减其招工人数和解雇成千上万的领薪者。虽然有人将会赢得一些东西,但许多人却失去得更多。这笔账就像35小时工作周那样不对。此外,我还怀疑,提高法定最低增长工资是否公正。社会党人想要以强制的方式将其提高到1500欧元,实际上就是要求法国人彻底放弃个人的雄心。假如推行这项措施,那就会取消企业在工资政策方面的全部活动余地。假如推行这项措施,那就不会惠及那些工资水平略高而且多年来没有增加工资的法国人,而是只惠及那些领取最低工资的法国人。这样做,就不再是按照每人的努力、他在企业中的资历和企业的生产成绩来进行分配,而是大家都拿同样的钱。
在我看来,购买力是一个中心问题。提高购买力是可能和应当做到的。但是,提高购买力的途径既不是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也不是使领薪者失业,而是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实现充分就业。我认为,充分就业是有可能实现的。不管充分就业显得多么想入非非,解决问题的关键都是劳动。我们将要通过更多的劳动来创造人人就业,因为一些人的劳动会创造另一些人的劳动。一个重新就业的成年人,一个签署其第一个工作合同的年轻人,一个从部分工时过渡到全天工作的妇女,一个被避免实行的社会计划,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这种通过增加劳动带来的消费和生产活动,既能使有关的领薪者家庭拥有更大的购买力,又能使整个经济拥有补充的就业机会。所以,我认为,优先的目标应当是激励劳动和奖励劳动。其方法是要使企业获得成功,增加全体领薪者的工资;要对加班的工时免征任何社会保险分摊金和任何所得税———这是最终使我们摆脱35小时工作周这种专横错误的唯一方式。我肯定,我们将通过劳动给每人一份就业,给大家一份购买力。
第二个谎言是债务的谎言。事实上,债务在法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20%增至今日的66%。为了使法国人相信,有些所谓的专家和政治领导人声称,法国的公共债务不是一个问题;国家的债务同个人的债务不一样;法国将总能找到一些以合理的价格借钱给自己的债权人;法国的国际地位将使它永远跻身于最可靠的债务国之列。这些人竟然敢说,有朝一日将取消法国的债务。我丝毫不感到自己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很久以来,我就同传统的经济思想拉开了距离———而这种传统经济思想从主张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保持法郎坚挺,到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欧元坚挺,已使法国失去了一部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富余。在我看来,认为法国可以继续负债而不冒风险,这无疑是一种荒唐的想法。
法国是向国内外的投资者欠债的。在这些投资者当中,任何人都无意把自己的债权赠送法国。这些债务,假如我们今天不还,那么明天就由我们的子女偿还。法国并不受其签约降级的保护———而签约降级会提高投资者向法国借钱的代价。法国更不会提防国际利率的普遍上涨———而国际利率的上涨业已开始。现在,法国以公共债务的名义支付的利息,已经高达其全部所得税收入和一项超过国防部预算的预算之和。这是值得注意的。
更加糟糕的是,法国的债务不是用于增加明天经济增长和福利“未来”的支出,而是用于今天的日常支出。法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用于大学生的人均支出比外国要少,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支出太少。当石油价格达到很高水平时,当石油资源枯竭正在变成现实时,法国还没有实现交通运输业基本设施的重新平衡———一种向客运、集体运输和铁路运输倾斜的重新平衡,也没有对再生能源地区提供足够的设备。同样,由国家救助老弱病残者所必需的设备也不够。我不是把国债和削减国债看作是一个信条,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尊重子孙后代的理智问题。
《见证:萨科齐自述》
尼古拉·萨科齐(法)著
曹松豪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11月出版
◇相关阅读
《从戴高乐到萨科齐》蔡方柏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在我同萨科齐不下二三十次的接触中,我深感他是一位很有个性、很顽强、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物。然而在零距离的接触中,他给人的印象是,思路敏捷,目光炯炯有神,为人快人快语,具有亲和力,并不像一些媒体所描写的那样‘强硬’。”———蔡方柏
本书是前中国驻法国大使蔡方柏撰写的回忆录。在书中,蔡方柏力求对在法国亲历的重大事件、对法国内外政策研究所积累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作较为系统的回顾。在得知自己所熟悉的政治家尼古拉·萨科齐先生当选为法国总统之后,又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法兰西的新机遇》内加上了自己同萨科齐的交往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