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日记选《时光中的时光》,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引进出版。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誉为欧洲艺术电影“三位一体”之一,生于1932年4月4日。作为一个被放逐的艺术家,他在其坎坷的一生中只完成7部作品,但部部是经典。
塔可夫斯基一生坚持写日记,他的日记卷帙浩繁,但因涉及隐私等缘故,一直未有全本发行。除了筹划中的俄文版,目前较好版本为英、法、意和波兰文等译本,并各有所长。《雕刻时光》英译者基蒂·亨特-布莱尔(KittyHunter-Blair)直接译自俄文原件而成的《时光中的时光》,是当今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中文版就是根据此英译本翻译而成。书中除了日记,还收录了五则塔氏访谈、演讲记录与个人创作笔记。
在《时光中的时光》中,日记占有很大比例,收录的日记写自1970年至1986年间,即始于20世纪70年代塔氏筹拍《飞向太空》,终于1986年塔氏病逝巴黎之前两个星期。就其创作生涯而言,几乎涵盖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时光》一书)的酝酿、实施与完成。不仅如此,该书更显露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困境、家庭与人际关系、创作艰辛、内心彷徨,焦虑、怀疑甚至绝望等。
全书最重要也是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塔氏在日记中贯穿始终、不断坚定的信念。字里行间可见塔可夫斯基在进行不断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肯定。与此同时,《时光中的时光》也有缺憾之处,比如塔氏去世前几年的日记较为简略,尤其他对最后一部电影《牺牲》拍摄前后的记录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书结集于20世纪90年代初,塔氏家人尚未公开更多的日记。
据该书译者周成林介绍,塔氏日记翻译难度较大,不仅因为日记内容随心所欲,诸多人、事、物并不连贯,也因塔氏时常穿梭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多维时空,并有大量古今中外引语,从老子到古罗马哲人,从蒙田到中古时代日本高僧,从普希金到托尔斯泰等。(记者卜昌伟)
(责任编辑: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