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小波路
十年了,她一直想去他当年插队的云南陇川,去看看他笔下的“王二”和“陈清扬”一起趟过的小河,还有他们两人避难的章风山。
1997年的4月11日,一位名叫王小波的作家因为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的寓所中悄然离世。当时,他的妻子李银河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机场临别时的用力一抱,竟成永诀。
此后若干年间,她整理出版了他的几乎全部著述,并在每年4月11日来到坟前祭奠。她说,很奇怪,每年的那个日子北京的天都是沉沉的。她常常在他的墓前看到像柱香一样排列整齐的香烟和二锅头,那是他的崇拜者们送他的最爱。
网络组委会
3月初,李银河在博客上点明了想和王小波的“粉丝”一起去陇川看看,以别样的方式缅怀王小波离世十周年。文章刚贴到博客上,就引起了众多网友和小波迷的热烈反响。
在网友的自发组织下,“王小波十年纪念活动”组委会迅速成立。不但在博客、论坛上公布了大量信息,还在QQ上建立了一个名为“重走小波路”的QQ群,方便大家及时沟通,而接头暗号就是“重走小波路”。
组委会看上去非常专业,从名誉主席、主席到顾问、秘书长再到外联部、策划部、传媒部、推广部,一应俱全。据说组委会曾经一度想寻求合作和赞助,将活动做大做强,但媒体和厂商大都认为这事不太“靠谱”,不愿意出钱出力。
组委会负责人、《亲密》杂志经营总监周晓芳说,就在活动组织停滞不前的时候,一位武汉的神秘男人突然飞到北京,要求加入整个组织活动。因为多次到云南旅游,并在腾冲买下了一座小山庄,这位经历丰富的“神秘人”王森设计了全部活动的路线图,并负责安排全体团员到云南的食宿。
组委会最终确定活动内容包括4月11日开始的“重走小波路”活动;5月13日王小波生日纪念诗文朗诵会;纪念王小波网上征文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FLASH网上征集活动。
为了充分尊重王小波“自由”这一精神特质,把王小波“特立独行”的风格发扬到底,所有参与者均按自愿、自助、自理的原则,以自己的方式到达云南昆明指定地点。在组委会提供的报名表上,每个人还必须签订一份承诺书。承诺自己承担所需的费用,对自己的财务和人身安全负责,并愿意在这个临时组合的团队里,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尽管最初咨询报名人数超过了400人,但最终出现在昆明的只有23位团友。现实的羁绊让更多的人将这个美好的冲动变成了诗意的想象。当然,还有更多的人质疑这是一次形式大于内容的无聊活动,还有一些人不屑地认为,这又是一次李银河将个人缅怀行为演变成集体行为的大秀。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