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沈国凡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版 |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但他却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已经在挂甲屯种田度日达六年之久的彭德怀,扔下手中的锄头,匆匆忙忙换了一件衣裳,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站起来同他握手。
然而,“二彭”相见,谈得却并不投机。
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决定建设大三线的部署。
彭德怀仔细地听着,一言不发。
彭真说:“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看了彭真一眼,说:“要是不去呢?”
彭真说:“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彭德怀倔犟地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还在,我彭德怀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
彭真与乔明甫一时沉默无语。
1966年前后,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中苏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在与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北方,苏联屯集了数十万军队,战火的硝烟随时都可能燃起(不久,果然发生了中苏两军的珍宝岛之战)。
中国南方,强大的美军侵占了越南的大片领土,战火随时可能燃过友谊关,威逼中国大陆。
中国西部,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印边境之争仍未结束,在二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印度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越过麦克马洪线。
西藏叛乱后逃亡国外的达赖喇嘛,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派人窜入西藏边境,继续阴谋策划“西藏独立”。
[1][2][3][4][5][6][下一页] |
(责任编辑: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