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幅通过点击数定价售出网络波普油画”的生意日前成交了。据报道,交易品名为《文学刺客叶匡政》,成交价是6846元,出售者是著名的恶搞油画博客作者安迪,购买者是一位诗人企业家。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交易双方各得其所,得利的得利,扬名的扬名,为商业时代无孔不入的交易又增添了新的项目,也为寻找恶搞这项“伟大事业”的盈利点作出了突出贡献。
网络上,这两年曾有不少的恶搞作品辛辣淋漓,让我们为之会心一笑。但后来,随着恶搞概念的深入人心,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事物也就随之出现了。
在王菲“兔唇女”事件之后,人们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娱乐并非无极限,通过践踏个人隐私获得偷窥快感,是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不愿去做的。但在这些恶搞油画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在蒋雯丽涉嫌拍摄“乱伦”广告的油画作品中,一头古怪长发的蒋雯丽手中拎了两只相貌怪异的大猩猩。全裸的赵丽华、大着肚子的郭晶晶、三大导演旁观章子怡手持手术刀要给宋祖德变性、徐静蕾怀抱兽面人身的怪物、隐私部位打上了马赛克的张钰……恶搞油画无所不用其极,不断挑战着观者对油画这项艺术的传统审美底线。
当然,拿艺术的幌子来为恶搞油画辩护,可以推脱一番责任。牵强附会地引用一些洋艺术家的观点,也能蒙混一些对艺术盲目崇拜的人。按通常的理解,艺术是用来欣赏和赞叹的,艺术是对优秀文明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从来没有一种艺术能依赖诋毁别人的名誉而获得永存。短时间内,恶搞油画可以在网上引来一定的点击量,但在现实生活中必定遭遇人们传统审美观的阻击。
恶搞油画的第一笔生意,可谓是一次卖点充足的产品推广会,但同时也是一次失败的营销。诗人企业家可以买一幅《文学刺客叶匡政》,崔永元有可能买一幅《我的长征》,但我想象不出,有谁会愿意买一幅“章子怡手术图”放在家里。之所以说它失败,是因为恶搞油画这种“产品”定位不准确,没有消费群体,靠哥们儿几个捧场博得个噱头可以,想独辟蹊径开创一个销售模式,这想法未免也太幼稚了些。看热闹的人起哄是可以的,但他们还没傻到为此掏腰包的地步。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反对把戏仿和反讽称为“恶搞”。戏仿和反讽在其娱乐表象的背后,还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后舍男生的翻唱展示了网络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胡戈的《馒头》用婉转的方式对中国大片进行尖锐的批评。而恶搞是建立在牺牲个人形象与名誉基础上进行的一场网络狂欢,恶搞油画正是这股污浊潮流中生出的一朵“奇葩”,要警惕这种批量生产的“作品”,披着艺术的外衣登堂入室。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