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电影界的知名导演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药”,几乎无一例外地迷恋起拍摄大成本的古装片来,高额的投资和名导演的号召力唤得一些大牌明星不分青红皂白争相加盟。从《英雄》《十面埋伏》到《无极》,动辄投资上亿元,且题材雷同,故事逻辑紊乱,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大片均没有出现一个千百年来的日常或市井生活的场景,仙不仙、人不人,无血无肉、无故无事、无情无欲,似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木偶。这样的片子,吹得大导张艺谋、陈凯歌张口朝天接奥斯卡奖,却然是,两位大导演却接到了从乌鸦嘴里掉下的一块“臭肉”和一只带血的“馒头”。
没有故事的电影哪有戏?没有“人”的电影哪有魂?没有魂的电影又哪会有路?奇怪的是,面对大众针对这些无聊大片发出的“荒诞无稽”和没有“人”是中国电影的绝路等潮水般的恶评,著名导演冯小刚仍厚着脸皮,捧出了令人吃不出滋味的大杂烩《夜宴》。又一次让大片电影不去接近大众。虽然,冯小刚在此大片里接受了没有故事、没有“人”的教训,但他改编自莎翁的世界名著《王子复仇记》,除了将西洋面孔换成国脸外,几乎被改得故事逻辑紊乱。洋不洋、古不古、中不中的。比如原著中皇后是误喝毒酒身亡的,现在则是她有了当女皇的欲望,并被一把不知何处而来的剑刺中。《夜宴》里的性让我们看到的是葛优演的皇叔,其实是个推油按摩高手。他身穿1100年前皇帝的服装,说话台词却像汪国真等现代诗人的派头的台词比比皆是,若莎翁地下有知也会哭笑不得。
奥斯卡不信你是否跻身“亿元俱乐部”,不信你如何雄心勃勃傍大款拍大片,不信你叫卖的声音有多大,只欢迎你拿出鲜明动人的片子。反之,败兵折戟,黯然而归,就是你最“佳”的剧终。近年来,中国大片走上饮鸩止渴的奢华之路,只能是作茧自缚。片中没有“人”是电影的绝路。胡编乱造故事,同样会让电影远离大众。
中国电影不是光做给“奥斯卡”看的,张导、陈导和冯导应反思自己从早期细致简朴的风格一路走来,为何到现在越来越趋于华丽外表和色彩的绚丽展示?为何越来越漠视电影作品本身的艺术审美与生活本身的内涵?为何一步一步远离观众?想发横财还是别弄巧成拙才是。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应该做低成本的影片,真正把自己的民族风格做出来,把更多的像《张思德》那样适合老百姓胃口的精品拿出来,把取悦于粉丝的娱乐片也抖出来。让电影接近大众,让观众走近电影。到那时进军奥斯卡,捧回的奖杯,你欢他欢,国人皆大欢喜。三位大导:老百姓还是信你们的,就等着看你们的好影片呢!稿源:红网作者:李乐明编辑:潇湘行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