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人员在常州市前后北岸修缮工地上首次挖掘出一批文物——30多只宋代陶罐及多件破碎瓷器,专家认为,这批文物的出土对研究宋代居民的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11月5日下午五时左右,施工人员在现场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口深有七米左右的古井,在井底发现了一批宋代的陶罐,文管部门当即要求停止施工。 到11月6日为止,包括已经破碎的陶罐在内,工作人员共挖掘出了30多只陶罐。
记者看到,这批宋代陶罐呈椭圆形,瓶高25公分,瓶口直径10公分左右,瓶子底部呈棕色,瓶身为银灰色和青绿色相间。
市文管会副主任吕耀明介绍,在前后北岸修缮过程中发现文物,这还是首次。据初步考证,这些陶罐都是当时军队士兵用于取水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军用水壶功能,这些器具的发现对当时的文化、军民的生活习性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考古人员进一步鉴定,判断这是“韩瓶”,相传是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里的士兵用的汲水器。
吕耀明介绍,这次还出土了30多片破碎的瓷器碎片,最小的残片只有米粒大小,磁质薄而细腻、摸起来手感很好,边缘光滑,呈青色,带有花纹。根据碎片的情况判断这是宋代的茶具。这批宋代民窑制作的茶具工艺相当精湛,文物价值比较高,文管部门表示要对这些碎片进行修补,还原茶具的原貌。
据悉,在前后北岸的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发现了清中期的兽形屋脊,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另外,有一些市民还捐赠了祖传文物,如管干贞的后代管德全就捐赠一枚管家祖传的印章。吕耀明表示,文管部门将在前后北岸纪念馆里列出一个专区,专门展示前后北岸地块内出土的文物和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构件,包括市民捐赠的一些文物。
(责任编辑:刘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