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晚报
今天上午9时,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在定海文化广场举行。这是定海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区文联举办的定海区民间名艺人现场收徒仪式暨民间艺术展演活动。
上午8时45分,观众们就把文化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活动在海山小学的开场锣鼓《渔家乐》的阵阵鼓声中拉开帷幕。随后,现场拜师收徒仪式开始,由5位舟山民间艺术界的老师傅分别收下了5位有志于学习和传承我市民间艺术的中青年艺术爱好者为徒弟。艺术门类分别有舟山锣鼓、木偶戏、跳蚤舞和翁洲走书。徒弟向师傅三鞠躬、奉拜师茶(见图)、献花并签订了《师徒协议书》。
今年已经50多岁的朱良成是打舟山锣鼓的老师傅。 今天,他收了一位37岁的徒弟,十分欣慰。他说,舟山锣鼓最早是从“将军令”发展过来的。他已经打了30多年的鼓了,由于经济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愿意触及这类的民间艺术,90年代时甚至有过失传的危险。“不过现在好多了,政府都很重视,虽然学的人还是比较少,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东西。”据朱师傅介绍,他常常会带着村里的一支表演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参加收徒仪式的侯雅飞一家可谓是“曲艺世家”。今年55岁的她是木偶戏师傅,今天拜她为师的是她的21岁的侄女。而她80岁的老父亲侯惠义作为翁洲走书的老师傅收下了一位30岁的徒弟。从27岁就开始演木偶戏的侯雅飞对木偶戏艺术的前途可谓忧心忡忡:“木偶戏的表演者需要很深的艺术积淀,一上台就要让观众随着剧情哭或者笑是很不容易的。现在学木偶戏的人很少了,而木偶戏又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她说,木偶戏主要是在人家结婚、生子等喜庆的日子里走进每家每户的,老百姓都很喜欢看,只要能传下去,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
这个活动是我市有关单位为保护和挽救民间艺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为了激发我市民间艺人带徒授艺的热情,以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参加本次收徒仪式的徒弟将接受师傅为期一年的培训,并由文化部门对其进行专业的考核、认证后授予“民间艺术传承人”的称号。同时,有关部门将给予这些民间艺术师徒一定的经济鼓励。
据悉,下个月,作为舟山锣鼓传承基地的海山小学的部分师生,将去美国表演舟山锣鼓,这也是舟山的民间艺术第一次赴海外演出。
(责任编辑:刘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