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视风云录
现状综述
一个国家政体的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往往最易通过其大众传媒的变化表现出来。 而大众传媒中最广泛、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时代晴雨表”就是电视了。新俄罗斯,新政权,新俄罗斯人,新电视!现在,当你打开电视机,看着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电视频道,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年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了。
如今在莫斯科可以接收到21个电视频道,另有56个电视频道通过卫星传播。按照市场和传媒调查公司(Comcon)2006年第一季度对俄罗斯10万人以上城市、10岁以上观众的统计,居前十位的电视台及其收视率如下表:
在上面排名前十位的电视台中,属于全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有俄罗斯电视台(国家电视台)、文化电视台和体育电视台;由国家控股的是第1频道;中心电视台隶属于莫斯科市政府;其他电视台均为私营。
第1频道,原名俄罗斯公共电视台,2002年9月改用现名,1995年开设了网络版。它不仅是全俄规模最大的、98%有人口居住的地方都可以接收到的频道,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台。因为俄罗斯领土占12个时区,电视台从东向西分为5个播放区,其节目的播放时间是根据不同的播放区而单独制定的,以方便播放区的观众收看。作为全国性电视台,第1频道力求能够尽量满足各阶层电视观众的需要。主要栏目有:6点播放的《早安》(新闻娱乐类)和21点的《时间》(新闻分析类)、《等我》(寻亲节目)、《年度歌曲》(音乐节目)。娱乐类有《奇迹园》《何事?何地?何时?》《机智快乐俱乐部》《聪明女孩和聪明男孩》等。
俄罗斯电视台成立于1991年5月,传播面基本覆盖了全俄,观众达到俄罗斯总人口的98.5%。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还有超过5000万人在观看此台。现在西欧、近东和北非的居民都能看到俄罗斯电视台的节目,俄罗斯电视台也已经开始在美国转播。其节目种类主要有:信息、连续剧、时事评述、知识测验、娱乐剧、大型艺术片和大型纪录片、体育和社会政治事件转播。新闻栏目《消息》一直是此台的标志性节目,可以视为全国最主要的新闻节目,获得过1995年“电视播放”大奖和2001年“最佳新闻节目”奖。从2001年9月16日开始,俄罗斯电视台又推出了由叶夫盖尼·列维克主持的《每周消息》,该节目在年终即被评为全俄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新闻综述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电视台大大增加了对体育节目的播放,虽然这花费了电视台的巨额资金,但却将“足球”拉回了荧屏。正是俄罗斯电视台购买了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以及今年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杯”比赛的转播权。
独立电视台成立于1993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唯一一家全国性私营电视台。它以自己独立的视角和客观的评述,建立了对俄罗斯来说是新的新闻报道标准,是俄罗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台之一。其创作集体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俄罗斯和全世界的认可,每年都能获得俄罗斯电视科学院颁发的奖章,其记者、评论员和主持人常常得到政府的新闻最高奖。俄罗斯有1.1亿人收看独立电视台。除了俄罗斯境内,它还在西欧、近东、美国和加拿大转播。它在全俄和独联体各国,在纽约、柏林、伦敦和布鲁塞尔均设有自己的通讯社。
CTC电视台是俄罗斯第一家娱乐电视台,成立于1996年12月1日。现在全球有362个城市能收看到此台,观众达1.122亿人,主要是18至45岁年龄段的高收入高消费人群。此电视台的特点是其现代性、生动性。主要节目有俄罗斯电视连续剧、世界最新电影、高质量的娱乐剧、幽默短剧、西方连续剧等。如其《21点档电影》栏目,以播放全球著名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而成了主打节目之一。20点到21点是俄罗斯电视连续剧专场,2003年这个专场播放的《可怜的娜丝佳》(我国翻译为《情迷彼得堡》),就先后在俄罗斯和我国风靡一时。
历史回顾
1.戈氏、叶氏的电视市场化走势
要透视俄罗斯最近四五年的电视现状,不得不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变化谈起。仅从1991年到2001年,风云变幻的俄罗斯电视业就经历了所有权的三次改变。所有权的改变是一场政府与控制电视的金融寡头之间展开的争夺荧屏的龙争虎斗,也直接造成了电视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苏联国家电视广播体系的崩溃并不像苏维埃政权那样一下子就垮塌了,而是由两位总统的大笔挥舞出来的。早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开始放松国家对媒体的传统管制。由苏联出版部部长米费多托夫参与制定的《出版和其他大众传播新闻媒体法》(简称《出版和传媒法》),就是苏联解体前夕,其最高苏维埃于1990年6月12日通过的。《出版和传媒法》在法律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公有国营广播电视制度”,规定新闻工作团体有成立媒体公司的权利,并宣布每个编辑部都是独立的法人。这意味着当时的新闻传媒已经获得了部分自主权。这个法律的不足在于没有明确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中应承担的义务,特别是国家如何管理媒体及其资金运作。
在政府高层争夺最高权力的竞争中,控制媒体经营权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争取到一个属于自己掌控的电视频道是叶利钦由来已久的心愿。1991年5月,当时担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在与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激烈谈判之后,终于成功地为俄罗斯联邦争取到开播第二频道——俄罗斯电视和广播台(PTP)的权利,这扭转了苏联时期奥斯坦丁广播电视公司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苏联的电台体制在苏维埃政权瓦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在发挥作用。其后慢慢地削弱,最终失去了有着掌控统一信息空间特权的“中央电视”这一称号。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继续执行其《出版和传媒法》,并于199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委员会”等专职管理机构。1993年3月20日叶利钦签署了第377号总统令——《关于保障新闻稳定及对电视广播的要求》,对新闻市场、自由观点、新闻平衡、信息保护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大众新闻媒体和权力机关在其相互关系中应遵守《大众新闻媒体和人权宣言》《广播电视管理原则》等。
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债务,但未能从西方国家获得经济改革所需的巨额资金,因而政府无法在财务上支撑媒体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化过程中崛起的新型金融寡头乘虚而入,开始分割这块电视大蛋糕──先是摄像机和麦克风、大楼和演播室,后是分割播放频率和卫星通信轨道,使之从国有化快速转型至私有化与市场化。这为传媒追求新闻自由和独立自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但也直接冲击了政府对以电视为龙头的大众传媒的操控。
1995年之后,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国家天然气集团与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为一方,另一方为支持莫斯科市政府的“桥媒体集团”,还有一方就是别列佐夫斯基所拥有的自成一体的媒体。
1997年以前,国家天然气集团总裁韦辛列夫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前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国家天然气集团控制着俄罗斯的第一大报《消息报》,以及《劳动报》《先锋真理报》等。在言论上,该媒体集团倾向于为政府的政策“保驾护航”,在经营上则重投资而疏于管理。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基本上是将媒体作为进入政府的敲门砖。该集团总裁波塔宁在成功地经营《专家》杂志和《每日商报》等媒体后,便跻身政府,成为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副总理的银行家。这样代表国营企业的国家天然气工业集团和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媒体帝国。
“桥媒体集团”是由“桥银行”老板古辛斯基一手创办的。从苏联解体到1996年,古辛斯基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桥银行”,又与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使“桥银行”的业务得以迅速遍及全莫斯科市。与此同时,古辛斯基与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银行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桥银行”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银行,古辛斯基也成为持有俄罗斯及以色列两国护照的银行家。1996年,古辛斯基开始以渐进的方式参与政治。自1996年到2000年,古辛斯基把“桥银行”的管理权交给他人,开始以美国的传媒经营模式筹建他的媒体帝国。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既控制克里姆林宫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又发挥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作用。由于古辛斯基与当时主管俄罗斯新闻事务和政策的波尔托拉宁关系密切,波尔托拉宁于1994年将国家电视台的第四频道让给古辛斯基经营的独立电视台,开始了独立电视台与第四频道的教育电视台共用频道的局面。到2000年,古辛斯基已建立了一个涵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与互联网的媒体帝国。2000年,古辛斯基曾出席克林顿夫妇为美国民主党举办的筹款餐会,坐在克林顿夫妇的斜对面,并且在克林顿致词后发表了讲话,由此可见古辛斯基在美国的知名度。“桥媒体集团”也一度成为美国影响俄罗斯政坛的桥梁之一。
通过注入大量资金,别列佐夫斯基开始进入俄罗斯最大的电视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最初,别列佐夫斯基仅拥有该电视台2%的股份,但他成功地登上了该电视台董事会主席的宝座。此后,他通过自己手下的财团不断购买电视台的股票,到1995年,别列佐夫斯基已基本控制了这家俄罗斯最大的电视台。
俄罗斯电视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期间有如下四个特点:
1.节目内容多元化。私营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要以其新颖独特来吸引观众,进而吸引广告客户。而极具竞争力的私营电视台又促进了国营电视台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2.制作方式多元化。俄罗斯各大电视台普遍改用制片人制度,整个节目的制作与发行都由制片人负责。
3.观众分布多元化。俄罗斯的电视观众逐渐分化,因此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开始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有面向全国观众的节目,有面向特定地区观众的节目,还有面向本地观众的地方性节目。
4.电视台所有制多元化。国营、民营电视台同时存在,非国营的电视台主要包括私营或社会合资的有限公司及无限公司等形式。
2.普京的媒体国家化进程
几乎与21世纪同步到来的,是俄罗斯电视业的新的分割,但这次的分割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前10年是非国有化的走向,大转弯则是向国家化方向的回归。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标志就是达伯拉捷耶夫由非国有的独立电视台转到了国有的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并于2000年1月31日被其时的代总统普京任命为该广播公司的总裁。显然,普京已经感觉到了电视私有化、市场化给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所造成的致命威胁。
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毅然向媒体私有化、市场化宣战以推进媒体国家化的进程。一度控制媒体的金融寡头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分别遭到通缉、起诉与逮捕,俄罗斯政府逐步夺回了对大众传播领域的控制权。
(责任编辑: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