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国古书《金瓶梅》,因涉及性文化数百年来备受争议。今年入夏以来,该书中描写的原型地山东临清及阳谷,开始争抢开发《金瓶梅》文化旅游。加上安徽黄山也以《金瓶梅》为文化背景,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金瓶梅》遗址公园。 一时间潘金莲、西门庆成了媒体的高频词。是奇妙构想还是道德沦丧?由于《金瓶梅》所代表的文化敏感性,旅游景点的开发引发众多争议。
《金瓶梅》这部惊世骇俗的大作,历代被列为禁书,作者归属和创作背景也一直是谜,各方对到底哪里才是「西门庆的家」争执不休。但争执归争执,不管是安徽黄山还是山东的阳谷和临清,在如何利用《金瓶梅》上却不谋而合:即围绕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宫闱之事做文章,推出相关旅游项目。
潘金莲西门庆唱主角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山东省阳谷县耗资3,470万元修建成占地30余亩的「狮子楼旅游城」,原本是《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和斗杀西门庆的发生地,但在旅游城内,以《金瓶梅》为背景的旅游内容却成了主角。景区内不但复原了西门庆吃喝玩乐的狮子楼,还按照小说情节设置了西门庆与潘金莲幽会的场景。风流倜傥的西门庆身穿长衫、手摇折扇,大摇大摆地走在仿宋朝的商业大街上。路过一座临街小楼时,啪嗒一声,一根竹竿从天而降。西门庆恼怒地仰起头,却见一位美貌少妇倚窗张望,顿时呆了……乍一看,还以为这是某个电视剧的场景。其实,这是景区举办的《金瓶梅》特色节目。「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这些古书里耳熟能详的情节在这里纷纷上演,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临清市早前也制订了《金瓶梅》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年内建一座「金瓶梅」文化城,设有西门庆七进院落、王婆茶坊、武大郎炊饼铺、古戏楼等建筑。同时设计了许多热闹的「节目」。当地旅游部门规划的目标游客群是新婚夫妇和情侣,因为「他们对有神秘感的东西感兴趣」。文化城内,将有「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节目,邀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此外,还计划建一座「新婚鸳鸯楼」,里面有性教育设施,专供新婚夫妇居住、学习和体验。
在阳谷狮子楼西侧不远处,有一个不小的院子,据说就是当年西门庆的花园,即《金瓶梅》中最隐秘故事的发生地。记者发现,院子已被封闭,里面的一些现代建筑也被铲平,周围群众告诉记者,这里要建一个更大的《金瓶梅》旅游文化区。
官员:不是开发「性」旅游
不过,当地官员却否认该说法。或许是媒体报道后质疑声不断,开发「金瓶梅文化旅游区」的计划暂时搁浅。阳谷县旅游局徐保章科长称,开发狮子楼景点是在县里大的旅游规划之下的一个补充建设,目的是借助《金瓶梅》文化,补充水浒文化。徐保章还强调,这绝不是开发「性」旅游。而聊城市旅游局也表示,《金瓶梅》旅游项目目前「只是在论证过程中,还未具体立项实施。」
山东省旅游局负责人则称,政府鼓励立足当地发掘本地优势文化资源,但前提必须是健康的文化。此外还要强调差异性,避免重复建设。
专家:善用文化资源
虽然《金瓶梅》的具体景点尚在探讨中,不过此构想一经问世即引发绪多争议。「《金瓶梅》的文学史意义,远远大于审美意义,关于《金瓶梅》的开发应有限度。」山东师范大学朱德发教授表示,「《金瓶梅》既然被定为禁书,它所宣扬的文化也难免就有腐朽和不道德的一面,如果我们的旅游开发仅仅只关注西门庆和潘金莲的隐私,也就难免会有些见不得人的尴尬。」他质疑,这些所谓的开发到底有何教育意义,会对社会风气有何益处。
但也有专家从旅游和商业的角度考虑,认为此举无可厚非。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研究所王德刚教授说,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已不是新鲜事,建《金瓶梅》遗址公园其实也正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只是对本地现有文化资源的利用。王德刚认为,《金瓶梅》描写了当时社会的民俗风情,是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伟大作品,建景区可以更好地普及这部著作。王德刚说,很多文化其实都能转化为一种产业,只要与社会潮流相吻合,又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就不应该阻止其发展。
网调半数认为「道德沦丧」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58.1%的公众认为,「如此挖空心思赚钱是道德沦丧」;另有14%的人认为「主题不晓得是什么,很想知道」;只有不到30%的认为这是「商业行为,谈不上违反道德」。而不少旅游参观者认为「《金瓶梅》里的道德观念不值得宣扬」。更有游客知道山东两地都在开发《金瓶梅》,竟开玩笑地问:「在景阳岗看完武松打虎后,阳谷、临清两地,该去哪里看武松的兄长和嫂嫂呢?」
(责任编辑: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