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和夫人丁乃竺造访京城,准备于今年年底在大陆推出新版话剧《暗恋桃花源》,以庆祝其创立的“表演工作坊”建团21周年。这将是“表演工作坊”原班人马第一次在大陆演出该剧。
为此,《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了赖声川先生,就《暗恋桃花源》、台湾戏剧以及赖声川的“喜剧人生哲学”进行交流。采访中,赖声川先生谈兴很浓,原定半小时的采访不断延长,而他对于自己的生活以及处世哲学也做到了“无话不谈”。
【小题】观众笑翻在地上
《国际先驱导报》:即将在大陆排演的《暗恋桃花源》与以往相比,是否有改动?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从来没有在大陆正式上演过,之前都是电影版本、或者是别人排演,我们想把这部话剧原汁原味地呈献给大陆观众,不会作太多变动。
《国际先驱导报》:这部话剧为什么采取“戏中戏”的表现形式?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是一部悲喜交错的话剧,悲喜剧同台演出,这种想法源自我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戏剧艺术博士之时,我一直在思考悲剧和喜剧,后来发现它们并不是相反的东西,以后在戏剧创作时就想办法把它们放在一起,这是很新也很深刻的尝试。这部戏是以干扰为主调,以干扰为推动力量,有着一种超越、升华的东西,它上演时会把观众无形中带入混乱气氛,然后让观众在混乱中理出头绪,体会剧情的内涵。当人们看完这部戏回到现实社会时,就能深切的体会到“干扰”其实就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部分。
《国际先驱导报》:《暗恋桃花源》在这么多年的演出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赖声川:一个是1986年在台湾“台北剧场”首演时,一位观众坐在剧场第一排,在演出的过程中他笑倒在地上,就那样在地上滚着大笑,又跳回到座位上;还有一个是在美国旧金山演出时,当剧情上演到《暗恋》主角张滨柳和云之凡见面时,有一位观众为他们递上去一盒面巾纸,我当时看到这个情景,心里特别感动。观众的情绪和剧情真正融合到了一起……对了,后来甚至有一个台湾房地产商以“暗恋桃花源”为名为楼盘打出铺天盖地的广告,呵呵。
《国际先驱导报》:你曾经在大陆帮助一些剧团排演你的作品,大陆的观众给你怎样的印象?
赖声川:大陆观众在观看我排演的话剧时,体验的深度明显高于台湾观众,他们很快就明白里面那种复杂的情节和“难”的东西,我觉得这和大陆戏剧文化的深度有关系,对他们的反应我很有满足感。
【小题】放松看人生
《国际先驱导报》:你已到“知天命”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你用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
赖声川:我一直在坚持工作,每年都要有五六十场演出,我现在用一种更为宽宏的心态来看戏剧和自己的人生,我很放松,没有压力,我会把视角拉开了来看待我的人生和戏剧。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状态?
赖声川:现在的生活很忙,比如说昨天下午我在台湾排演话剧《暗恋桃花源》,晚上又给三百多人讲课,我还参加了一个提高台湾民众对“感恩”认知的活动。
《国际先驱导报》:近期在戏剧创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赖声川:如果《暗恋桃花源》在大陆上演反映好的话,我的其他作品,如《之乎者也》《十三角关系》《在那遥远的地方,一粒沙》等,都会陆续在大陆推出。
【小题】中国大背景
《国际先驱导报》:台湾戏剧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赖声川: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台湾剧场的对手已经不是别的剧团,而是网络、电视这些媒体。台湾现在的剧场非常娱乐化,观众进剧场觉得是花钱买娱乐。对我们来说,剧场有娱乐成份在里面,但更多的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现在有许多人愿意看戏剧,像我创作的《如梦之梦》在台湾上演后反映很热烈,3000多台币(4台币约合1人民币——编者注)的门票不算是个小数目,可是仍然有那么多人去观看。总的说来,台湾的戏剧发展还是很蓬勃的。另外,台湾戏剧和大陆文化的交流也很有突破,《红色的天空》这部戏剧就是由大陆演员出演的,《千禧夜,我们一起说相声》是大陆和台湾的演员一起在演。《他没有两个老婆》是在台北和上海同步上演的,我当时在上海的剧场给我太太打电话,她当时在台湾演出的现场,当时台湾的1500个观众听到了我的声音。我说:“我们开演了。”而散场的时候,两岸的观众同时从剧院走出来讨论着同一部戏,那一刻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华人本来就是同一个文化,戏剧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会更令人感动。
链接
人人喜欢“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后巡回美国、香港演出,引起热烈反响。它包含《暗恋》以及《桃花源》两部子剧。两个子剧因“错误”而共用舞台,戏中戏与戏外戏搀杂在一起,是当代经典话剧剧目之一。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到了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
《桃花源》是古装喜剧:武陵人老陶发现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他离家出走,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快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暗恋桃花源》在历史上曾创过多项票房奇迹,是“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对这个剧的“红火”,赖声川曾经这样解释:对“桃花源”,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憧憬的心。
(责任编辑:松木)
|